在乌隆府残疾人同心互助协会编织手提袋的村民 孙广勇摄
人民网曼谷12月14日电(记者孙广勇)在泰国东北部乌隆府的乌隆直辖县汕抛镇侬布村,墓地守夜人一片绿色的稻田中,高大的椰子树下,挂着“乌隆府残疾人同心互助协会”的大屋子内,十几位村民有说有笑聊着天,但每人手里的活没有闲着,有的在编织塑料手提袋,有的在缝纫传统染布短袖。
微风吹来,村民的笑声传得很远,一只名叫“糯米”的狗趴在主人呵蓬旁边,几个孩子跑来跑去。甘亚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她告诉记者:“在这里编织的手提袋送到曼谷大商场,中国龙消消看卖的钱足够养活两个孩子上学,小女儿也经常来这里玩,还帮着大伙拿东西,从小就学会了依靠自己。”
“两年前,在泰国政府倡导、企业协助下,尚泰集团找到残疾人协会,看到我们有编织塑料手提袋的手艺,就提供资金购买更好的原材料,还请设计师进行设计,让手提袋更好看、更时髦,然后收购我们编织的手提袋送到曼谷去卖,www.bnude.cn帮我们找到了市场,创造了工作机会。现在,我们每人每月都有5000-7000泰铢(1元人民币约合4.5泰铢)的收入,”会长坦差诺告诉记者。
600多公里外,在曼谷市中心繁华的尚泰世界购物中心的“好商品Good Goods”专卖店里,坦差诺和村民编织的手提袋摆在显眼位置,既质朴又时尚的气质吸引了不少顾客。
专卖店里除了乌隆府的手提袋,还有北榄坡府的靛蓝染色棉,清莱的草藤包,素可泰的草药按摩油,春蓬府的椰子壳艺术品等等,阿德马城寨传承了泰国手工艺文化,加上设计师的设计,款式更加时尚。尚泰集团执行董事披猜说:“该项目面向全国各地乡村的特色产品,我们从设计、质量和市场各个方面提供帮助,通过销售带动传统产品的知名度,从而改善乡村民众生活,就是中国谚语中的授人以渔。”
记者在“好商品Good Goods”专卖店转了一圈,看到既有时装类,也有手工制品,还有食品类,来自全泰国几十个府的300多个品种琳琅满目。“这个钱包既是泰国传统布料,纳拉克在哪还有泰国嘟嘟车的图案,我买了好几个送给国外的朋友,”正在挑选的顾客甘乍娜说。
来自乌隆府的手提袋贴上了“好产品”商标、安装了时髦的提手,价格是490泰铢;边沿加上了清迈特色布料的帽子,价格是790泰铢。“在样式和质量上经过提升的传统手工艺品,价格都是以前的两倍,专卖店一天能够销售30000泰铢左右,收入全部返还给村民和手工艺者,”经理素南塔告诉记者。
专卖店门口还有一个“坤湄吉”品牌的糯米皮肉丸摊位,几位厨师忙碌着。摊主吉拉蓬告诉记者:“出现新冠疫情后主要在网上销售糯米皮肉丸,听说有“好商品”项目,于是提交了申请,大约半个月后尚泰集团的工作人员就联系自己。摊位从9月份开始在“好商品”专卖店销售,与其他美食轮流摆摊,每个月来一周,每天能卖几千泰铢,更重要的是更多顾客了解到我们的品牌。”
参加“好商品Good Goods”项目的很多产品是泰国的“一村一品”,为了推广泰国世代相传的传统手工业和特色农业产品,泰国于2001年推出“一村一品”计划(One Tambon One Product,缩写为OTOP ),政府扶助每个村镇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特有材料,发展富有文化内涵的传统产业,生产特色产品。但是传统的产品面临如何提高产品时尚感、开拓更大的市场的问题。泰国内政部乡村发展厅官员纳帕甘告诉记者:“好商品”项目在“一村一品”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专业设计师的帮助下,使产品提高档次、紧跟流行,帮助那些交通和信息不发达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得到传承,同不同地区的匠人合作,推广泰国本地的手工艺文化,又加入当代设计元素,使传统得以推陈出新。而且销售收入全部返还手工艺者和村民,提高了基层民众的收入,使农村得到可持续发展。”
“这个项目真的是帮助社会、创造就业,仅“乌隆府残疾人同心互助协会”参与这个项目的就有几百人,涵盖乌隆府所有20个县的残疾人,有些学了手艺在家里做,还有50多人共同工作生活在这个中心,除了编织手提袋,还有染布、种蘑菇。除了每人每月几千泰铢的收入外,还有基金足以满足中心50多人的日常生活,”坦差诺说。
“以前在家里没有活干,和亲戚一起生活,最多是养几只鸡,到了这里每天编织5、6个手提袋,卖给“好商品”项目,从以前集市上的100来泰铢涨到400-500泰铢。能自食其力,还有朋友聊天,我对生活又有了信心,很感谢这个项目,”憨厚的呵蓬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在东北部另一个府,乌汶府萨颂村,制作铜锣是当地的传统手艺。在政府支持下,传统工艺得以传承,年轻人跟着师傅学手艺、作铜锣,参加“好商品”项目后,产品不仅在泰国销售,还出口到海外,“每月都有好几万泰铢的收入,”老艺人猜瓦告诉记者。
“看到参与项目的村民们逐渐富裕起来,生活越来越好,我们也很有幸福感,”两年来走遍泰国很多边远地区,和政府一起积极推动“好商品”项目的尚泰集团执行董事披猜自豪地说。
【1】【2】【3】【4】
(责编:苏缨翔、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