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妇幼:除夕夜一碗小米粥 香飘新医改十年路www.rzzx.com.cn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19-02-13 19:13

原标题:房山妇幼:除夕夜一碗小米粥 香飘新医改十年路

  中国青年网北京2月11日电(记者曾繁华 通讯员门磊)2月4日晚,www.rzzx.com.cn农历己亥年的除夕夜,北京市房山区妇幼保健院院长王东与同事们又准备好了热气腾腾的小米粥。

  这是他们连续第七个年头的“节日传统”。

  房山妇幼的领导班子照例要走遍全院住有产妇的病房,为每位产妇送上一碗小米粥。每到一层,王东叮嘱护士先去打个招呼。有些刚做完手术的产妇不能进食,他们便悄悄路过。

  北方春节的“标配”本该是饺子,但考虑到对产妇而言,小米粥是更适合的食物,院里还是选择了实用。“一碗粥当然不值钱,但我们想想——不少产妇和家属在除夕夜回不了家,一碗小米粥,既能帮助产妇恢复体力、利于母乳喂养,又可以向他们表达一种情感。”王东对中国青年网记者说,“小小一碗粥,可以是房山妇幼人文关怀的一个载体,提醒我们带着初心与情感去服务。”

  这位同事们一致认为给房山妇幼带来了“跨跃式发展”的院长身上烙印着浓厚的“改革”标签。除夕之夜,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了王东和他的同事,听他们讲述一家医院的改革与暖心故事。

  王东(右一)为除夕夜留院产妇送上一碗小米粥。中国青年网记者 曾繁华 摄

  逆袭:从垫底到领跑

  2012年6月,王东到任房山妇幼,新一届院领导班子组建了起来。对于当时接手的摊子,王东只用一句“不是很理想”来概括。追问之下,原来当年医院不仅全市排名十分靠后,在妇幼服务能力方面更是显著落后于兄弟医院;每日门诊量仅二、三百人,还欠着办公楼工程款……

  从房山区卫生局副大大任上初来乍到的王东心态比较淡定——他已习惯了临危受命。2003年非典肆虐时,他被调入房山区卫生局工作。至今,我们能从一份2003年7月颁布的《关于表彰全国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中,看到王东荣获“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的记录。

  如今,房山妇幼日均门诊量1600余人次,最高日门诊量曾超2100多人次。“为什么现在来这儿会觉得堵车?”王东列举了一个成长的烦恼,“因为当初门诊大楼建设是按日门诊量800人次设计的。”

  有孩子家长感慨:现在房山妇幼孕前、婚前有免费检查,产前有营养保健,产后有产后康复。孩子出生后有各项检查,长大了还有青春期门诊和心理门诊——早些年的妇幼保健院哪有这么些项目!

  成长有目共睹。后来居上的房山妇幼,已经有了自己的“free style”。

  2018年全国最美盆底中心特等奖、北京市妇儿心理重点学科,尤其是全国首家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示范基地,别开生面地提升了儿童保健工作——房山妇幼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中心融合了儿童心理保健、生长发育、儿童营养、口腔保健、听力保健、儿童康复、儿童中医保健、儿童常见病防治、眼保健9个专科团队,在全国妇幼健康研究会、首都儿研所指导下,打造了全国唯一一家“营养进家庭”项目培训基地,并通过“好妈妈营养教学厨房”示范基地现场培训会为全国34个妇幼保健院做相关培训。此外,该中心还与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内著名儿保专家合作,将ABC快乐育儿法落地到社区,直接服务群众。

  “盆底康复中心如今成了妇产科的一个特色项目,也打出了品牌。”除夕夜在岗值班的妇产科主任贾军恒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起初自己同副院长周志春一同参加培训,发现产妇们日益需要盆底康复方面的指导,回来就汇报了增加盆底康复中心诊疗项目的想法,立即获得了院领导的大力支持。“王院长对妇幼保健领域的前沿趋势非常开明,一直支持我们去学习、引进新事物。”

  “院领导明确要求‘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护理工作中去’。我们产房的各位同事也将产妇当作知心朋友甚至亲人来服务。”房山妇幼产房护士长解伟除夕下午4点到岗后就一直忙个不停。在休息间隙,她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我们在不断学习与应用助产适宜技术来帮助广大孕产妇顺利分娩。其中,音乐镇痛分娩正逐步系统化,也在筹备一对一陪产等服务项目并全力打造舒适型分娩。”

  王东、贾军恒与解伟还不约而同提到了房山妇幼孕妇学校——北京市首批示范孕妇学校。

  “房山妇幼设立了四个门诊、四个学校,都免费服务群众。孕妇学校是其中之一。”王东说,“开设这些服务窗口是自选动作。这一块没有收入,我们还得投入高职称人员去回答老百姓的咨询。虽然没有经济效益,但有社会效益。群众很需要,反馈也很好,我们就要坚持做下去。”

  “孕妇学校为准爸爸、准妈妈们提供了全面的孕产期相关知识,在分娩过程中会主动配合,也会减少纠纷。作用非常大。”贾军恒说。

  “不少产妇临产时需要助产士一再反复指导呼吸技巧与配合方式。事实上,临时教学效果相对较差,耗时较长——毕竟那时产妇心理状态不稳定。”解伟说,“备孕的年轻人无论丈夫、妻子,如果能通过孕妇学校提前学习相关知识,产妇及胎儿都会受益不少。”

  改革:初心的力量

  除夕夜除探望留院患者、家属之外,王东跟同事们还逐层、逐科室慰问了当晚值班的医护人员。产房里待产孕妇较多不宜惊扰,王东一边对门口的值班人员笑着打招呼“给里面的弟兄们带个好”,一边亲手搬过去一箱零食。

  王东亲手将一箱零食搬给除夕夜值班的产房医护人员。中国青年网记者 曾繁华 摄

  “院领导都很尊重我们一线医护人员。”贾军恒说。

  同时,她又告诉记者,领导班子对思想、业务、作风、科研等工作抓得很紧。

  这当然是一个有志于改革的领导班子破旧立新的题中之义。

  2013年,全院第一套工作标准规范流程出炉。上至王东,下至新入职人员,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游戏规则”。岗位职责、工作规范、标准流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一一明晰、对号入座。2017年,房山妇幼又对规范流程进行了修订,确保制度流程能够与时俱进。明确权责、划定准绳、标示红线——这是团队对每一个个体的“关怀”。

  夯实基础后,房山妇幼重点抓起医院的文化建设。“医院的文化建设不是简单地弄横幅出板报喊口号了事。”王东对中国青年网记者说,“初心是为患者服务,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

  这不是宏大的务虚口号——对房山妇幼而言,“人文关怀”可以用一碗小米粥来呈现,服务患者的初心,同样可以通过各种充满“人文关怀”的细节来实现。

  同王东聊上几句,便会发现:患者所需,都已在考虑之列。

  对患者而言,“医院有专长,距离适当,环境整洁,患者进来后可以比较方便地找到车位,比较方便地挂号,挂完号可以用尽量少的时间见到医生,开了单子不用上下楼乱跑,孕妇一层楼做完抽血、B超、胎心监护、脐血流等检查,顺利交款取药,所有流程医护人员态度好——”王东描绘一段,来了句收尾,“这就叫医院的文化。”

  “初心是服务患者,满足百姓需求就是我们的发展理念。医疗服务好比是一个产品,产品就应该能够精准地满足被服务群体的需求。对房山妇幼而言,儿童与妇女在婴幼儿时期、青春期、婚前、孕前、孕产期、产后、更年期、老年期等全生命周期的需求,都是我们提供精准医疗服务的依据。”王东滔滔不绝,“以新医改为契机,通过产品思维锻造出精准的服务意识,可以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服务群众。”

  通过改革,房山妇幼在落实国家惠民政策方面走在了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前列。以婚前检查服务为例,在房山区民政局支持下,医院加强了婚前孕前保健、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与指导。2018年免费婚检率达到了82.21%,房山妇幼的婚检“一站式”服务模式,在北京市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对职工而言,因为有大交班会、行政查房以及运行情况分析等制度,向心力战斗力凝聚力得到了提升,各级医护人员有了成就感与归属感。王东笑言:“他们的奖金不是我这个院长给的,都是自己挣的——我们都有制度。”

  推而广之,对食堂、保安、停车厂、电梯工等外包服务,也有患者评分制度来制约——外包合同每年一签、每月一考,由第三方及患者打分,一旦满意率低于80%,自动解除合作。“毕竟,一位患者假如对保安或电梯工不满意,账是会记在房山妇幼头上的。”王东说,“房山妇幼从医护人员到保安工人,都是医院文化建设的载体,都有责任服务好群众。”

  共赢:有温度的效率

  “方便患者,医院也是受益者。毕竟,提高医院效率,就能诊治更多的患者。”王东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看着医生、护士们逐渐成长为业内翘楚,看着全院事业逐步崛起,十分欣慰。“一线的医护人员有很多好故事。”他嘱咐记者。

  改革带来了效率,提升了水准,也增进了医患间的理解与情谊。房山妇幼从管理层到一线医务工作者都明白,自己的高效工作,带着生命的律动,是有温度的效率。

  除夕晚上十一点,解伟工作间歇回复微信告诉记者,自下午4点到岗,已接生了8个孩子,过会儿,还有个二胎母亲即将分娩。因为太忙,她只好启动预案,早早把在家“听班”待命的同事叫回到产房支援。后来,记者了解到,自除夕早8点至初一早8点,共有22个孩子在房山妇幼平安降生。

  爱的奉献,自有回响。

  “只要有爱心,用到工作上,或用到周围的人上,不说有什么回报,总会有一个好的心情、满足感。”贾军恒说。

  这位2018年度“寻找妇幼最美天使”活动中的“中国最美天使之荣耀奖”得主接诊过一个年近40岁的高龄产妇。胎儿刚满28周,已有早产迹象。这位准妈妈成功怀上第一胎不容易,如果这次保胎失败,产妇以后做妈妈的几率只会更低。经过综合评估,贾军恒与同事们一边精心制定计划,一边鼓励产妇。胎儿在29周时终于平安降生。产妇后来专门带着孩子去妇产科跟医生们道谢、合影。大家都特别高兴。

  “人是有共情的。努力能被看到、被认可、被回应,是很幸福的。”解伟说。

  解伟的工作直接面对生产的产妇,对她而言,从细节入手,就是房山妇幼医院文化的一种体现。也许医务人员一个小小的举动就会给产妇带来巨大的影响、鼓励和信心。

  有一次,一位90后产妇不堪痛苦,在产房里嚷着说不想生了,情绪濒临失控。解伟伸手过去,同产妇十指相扣,不断抚慰鼓励,告诉产妇如何用力、怎样呼吸,又给产妇擦汗、喂水。通过细微的举动与入微的关怀,终于引导着年轻的产妇平安诞下孩子。面对激动道谢的产妇家属,解伟也由衷高兴。不止一次,深夜接生后,产妇家属送来热腾腾的饭菜感谢无暇吃饭的产房护士们。解伟说,每每想起,都会觉得十分温暖。

  医护人员需要理解与鼓励,因为这很可能正是他们所缺乏的。贾军恒笑言,医务圈内有朋友曾劝她不要太累太忙,要注意休息。结果刚说完,那位朋友自己就把自己否定了——“咱们谁不知道谁啊,说这些也没用。白说。”一些其他行业的朋友则不免抱怨:见你一面太不容易了,见了面你又心不在焉老翻手机。友谊的小船即将倾覆,贾军恒赶紧解释脑子里老惦记着病房里的某甲,或时刻关注着病号乙的检查结果,或随时斟酌产妇丙的分娩预案……这位对待患者细致入微的专家,却不了解儿子的成绩水平。报高考志愿时,丈夫看到儿子填的心仪学校,问妻子有什么意见。贾军恒只能双手一摊说“我没有意见”。还好,儿子争气,如愿考上了北大。否则,这位母亲一定会万分自责。

  提起孩子,解伟心头也别有一番滋味。女儿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卧病在家。“听班”的解伟突然接到电话要赶到单位。顾不上丈夫不在家,只好把孩子一个人扔家里,提前整理好该吃的药,提醒女儿按时按量把药吃对。时间一长,独立又懂事的女儿倒成了解伟的闺蜜。这边女儿抱怨妈妈没时间跟她去买寒假作业,那边解伟就吐苦水说上午如何忙下午如何忙下班后还能接你回家已经不错了。女儿于是一秒变豁达,说:“那好吧。”

  不仅都有懂事的孩子与支持他们全心投入工作的爱人,贾军恒与解伟对一个网上热议的问题也都有相同的答案。

  问:孩子降生后,丈夫、婆婆应该做什么?

  “先去抚慰推出来的产妇。女性生孩子,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贾军恒说。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丈夫给产妇一个大大的拥抱或一个吻。”解伟说。

  有付出、有回报,有蜕变、有感动。自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来,迄今已近十年。房山妇幼的蝶变之路,是中国医改航船云帆远济、为民惠民的一个生动缩影,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鲜活范例。一碗除夕的热粥,温暖浸润着医患的内心,而一家医院的逆袭,更切实见证了改革的力量。

(责编: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