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人的标准是精益求精(青春派)t骨大佐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19-01-27 23:18

  图为许振超工作照。
  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改革开放成就了我们这样一批人,t骨大佐我们也助推了国家的强大

  耐得住寂寞,用脑子干活,用心干活

  

  冬日的青岛港,寒风阵阵,但港区内却是一番热闹繁忙的景象。岸上,一台台高大的桥吊正在紧张地“忙碌”;港湾里,满载巨型集装箱的万吨巨轮静静地停泊,等待启程远航……

  这样的景象,许振超再熟悉不过,这里是他奋斗了40多年的港口,是他创造“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法”的“舞台”,偌大的集装箱放入铁做的船上或车中,居然做到了铁碰铁不出响声;这里也是他创造“振超效率”的地方,频频打破世界纪录,让青岛港的高效名扬海外……

  这位“金牌工人”、技能大师、千千万万技术工人的偶像,去年底刚刚荣膺改革开放百名杰出贡献表彰对象。在他看来,青年工人如何才能成长为“大国工匠”?一起来听听许振超的讲述。

  踏踏实实练习操作技术,当一名好工人要有绝活

  记者:您曾经说过“当工人要有绝活”,您在青岛港也创造了很多绝活,比如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等,这些绝活是怎么练成的?

  许振超:当一名好工人要有绝活,这是工人的身份决定的。工人就要干好工作,干好工作就要有技能,操作上要有自己的绝活。记得我刚到码头上开吊车,基本操作很快就学会了,但是从技术的角度看还很不够。我一直有个理想,就是当一名好工人。好工人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是精益求精。所以,我就踏踏实实地练习操作技术,到后来就养成一种习惯,不管换到哪个工种岗位,都想着怎么提高效率,提高质量。

  记者:一个人有绝活已经很难了,让整个团队都掌握绝活,怎么做到的?

  许振超:我在1993年就已经掌握了“无声响操作”技术,后来我当了队长。我觉得有责任带领全队职工都成为合格司机。同时,只有生产效率高、吞吐量大,港口的效益才好,仅有一个高手或两个技术尖子远远不能满足要求。所以我决定把“无声响操作”推广到全队。

  坦率地说,过程几经波折。一开始大家都反对,说我们整天跟这些铁吊车、铁集装箱打交道,操作起来怎么会没有声响呢?再说,换一种新的操作方式,必然会因为磨合而暂时降低生产效率,生产调度部门就会有意见。但我顶着压力、咬着牙把这个技术坚持下来。最终效果很好,生产效率一下提高了10%到15%,一小时一台吊车多装好几个集装箱,十几台吊车就是几十个集装箱,一天下来就是几百上千个,效率就出来了。

  “勤于学习应该成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追求”

  记者:您的很多绝活其实也是一种创新,您认为产业工人该怎么去创新?

  许振超:我们为什么能在这个行业里实现装卸速度世界第一?靠的就是创新。操作上、工艺上的局部创新累积到一块,就成为我们团队在装卸船纪录上的整体创新。所以,创新还需要有积累。

  积累要靠学习、靠练。练技能非常苦、非常枯燥。我们司机一天工作8个小时,可能有上万个动作。怎样在一个看似很简单的工作里搞出创新来,一方面需要耐得住寂寞,另一方面要用脑子去干活,用心去干活。

  在我看来,工人的创新不在于“高大精尖”,关键是解决工作中的细节和难点问题。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最重要的是精益求精、打磨细节。

  记者:您曾经说过,“咱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做个能工巧匠”,如何做一名能工巧匠?

  许振超:我从一名普通工人到技师、高级技师,又当上了劳动模范,学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是初中毕业生,到企业后又念了一年的职业高中,生产需要掌握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至关重要。

  除了学书本知识,还要在实践中学,带着问题去学。要靠坚持学习,使自己很快跟上新的技术。可是,等到新技术来了再去学习也有点晚。因此还要关注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前做好知识储备。勤于学习,应该成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追求。

  “工匠精神来自真材实料的历练和积累”

  记者:现在全社会都在提倡工匠精神,在您看来,工匠精神应如何弘扬?

  许振超:我认为工匠精神就是一种职业精神,在工作中要爱岗敬业、苦心钻研、精益求精,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执着坚韧、追求完美。

  打造更多的“大国工匠”是一件很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工匠不会凭空产生,工匠精神也不会凭空产生。它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土壤,需要政策支持。

  首先要改变歧视和轻视普通劳动者的观念。要提升产业工人、工匠队伍的工资待遇,改革收入分配办法,提高劳动和技能在分配中的权重。作为劳动者,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成为工匠,就要自信、自强、自尊。干一行,就把这行应该掌握的知识、技术、技能练好。工匠精神不靠别人抬起来,而是来自真材实料的历练和积累。

  记者: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应如何培养年轻人的劳动精神?

  许振超:要培养劳动精神,首先要让人们热爱劳动。有的人对劳动缺少热情,甚至厌恶,不愿意从事一线工作,这个观念必须要扭转。劳动者要自己获得尊重,但没有环境和风气也不行。

  劳动光荣,也需要在更深层次上理解,产出优质产品、提高工作效率叫光荣;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这也叫光荣。但一些看起来很高级的工作,如果做不好,没有劳动精神,也不能叫光荣。

  “把热爱劳动当美德,把钻研技术当乐趣”

  记者:现在的年轻工人跟您那一代工人有什么不一样?您最希望青年技工具备什么素质?

  许振超:新一代产业工人思想比较活跃,文化知识水平更高,对职业的选择也更加灵活。他们更要求体面劳动。

  我的成长之路和企业环境、社会环境有直接关系,我年轻时所处的时代,社会上崇拜的是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神,年轻人就是想着把工作干好,所以我一个岗位一干就是几十年。

  我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把热爱劳动当做美德,把钻研技术当成乐趣。虽然时代不一样,但我认为一些精神、风气应该流传下去。古人云,“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任何时代都离不开个“干”字。

  记者:作为时代见证者,您想对年轻人说什么?

  许振超:年轻人能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代是幸运的。每个人都是一条河,流入大海才能获得更广阔的生命。改革开放就是大海,它成就了我们这样一批人,我们也助推了国家的强大。年轻人应常思过往,坚定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的信念,在工作岗位上好好学习新技术、新业务、新实践,学习、学习再学习!


  《 人民日报 》( 2019年01月27日 05 版)

(责编: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