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白衣天使转型应急医疗救援勇士,安杰利娜朱莉挑起应急医疗保障团队建设的重担,并率队走出国门,身先士卒、攻坚克难,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磨练,打赢印尼海啸救援备勤和赴莫桑比克海外救援行动的硬仗,表现突出,书写了当代知识分子爱党许国的篇章,展现了新时代应急人的形象风采和使命担当,受到领导和群众广泛的信任和好评。他就是应急总医院骨科主任医师、中国救援队医疗分队长朱伟。
打头阵“啃硬骨头”
从事骨科临床工作26年,朱伟在创伤、矫形、骨肿瘤等骨科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先后在核心专业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主译了《骨与关节创伤》,参与翻译了《急诊与现场急救实用指南》等著作。同时,朱伟还任职中国矿山骨科联盟大大、中国煤矿创伤学会第八届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煤矿创伤学组秘书长,为我国骨科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良多。
应急管理部成立不久,部党组决定成立以消防为主体、各专业团队为支撑的1+N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总医院成为这支队伍的医疗保障力量。作为一名党员,朱伟从事关服务应急事业、医院转型发展的大局来看待医疗保障团队的建设,主动挑起了团队建设的重担。
面对新时期的新要求和应急事业的全新领域,朱伟不等不靠,全力以赴打头阵“啃硬骨头”。他已经是业内广受赞誉的专家,但他自我加压,除了继续更新骨科医疗知识,还加强了对应急医疗及管理等新知识的掌握。他先后到多家兄弟医院学习取经,记满了3本学习笔记,注重更新理念、优化知识结构,对标一流标准,从严从紧组建、打造应急救援医疗保障团队。
高定位苦练本领
朱伟坚持问题导向,跳出老习惯、老思路,开拓创新,在他的带动下,医院“角色”快速切换到位:相应的工作小组建立迅速,工作机制运转流畅;每周三下午召开例会,先后共讨论、制定人员管理、队伍组成、装备配备、值守轮勤、评价激励等各项工作制度48项,根据不同情况设计了相应的预案和工作手册。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一支对标国际标准的40人跨国(境)救援医疗保障团队。
与此同时,他紧抓队伍专业化建设,突出实战实操。2018年10月起,应急总医院院内开展“跨国(境)应急医疗救援培训”,内容涵盖应急医学救援理论与各常见疾病及伤害的救援实践等内容;总院先后组织承办了应急管理部首期跨国(境)应急医疗救援培训班、灾害医学培训,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强化培训,既有新理念“头脑风暴”,又有手把手实操。朱伟全程组织、驻会、参与,并与来自消防救援局、森林消防局的年轻人一起摸爬滚打,练就过硬本领,被队员们亲切地称为“朱大哥”。
挑重担打赢硬仗
2018年9月28日,印尼发生地震海啸,应急管理部启动了成立后的首次跨国(境)救援响应。时值国庆黄金周,朱伟迅速赶到医院,短时间内组织好队伍,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并任支部大大,认真做好出队前各项任务动员,最终圆满完成了备勤任务。
今年3月15日,非洲莫桑比克遭受热带气旋“伊代”袭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对此,应急管理部组建后首次派出中国救援队赴境外开展国际救援,这也是应急总医院首次出队。20名医疗队员由朱伟率领。接到出队通知,在外开会的他立即买了回京的机票,下了飞机连家都没回就赶往医院集结。
面对灾区霍乱疫情爆发、当地医疗机构无救治能力、条件艰苦、压力大、风险高的严峻形势下,朱伟身先士卒,哪里最艰苦、最危险,哪里就有他的冲在最前的身影。他冒着35摄氏度的高温,率队进行高强度的医疗工作,指导科学防疫、杀菌消毒,每天出诊七八个小时,甚至顾不上喝水吃饭。晚上队员都休息了,他还要继续加班加点,综合考虑任务的工作强度、环境的危险程度等因素,连夜统筹安排医疗队第二天的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医疗队与当地及联合国卫生组织合作顺畅,赢得了广泛的信任和认可,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大国风范。
朱伟充分彰显和诠释了共产党员吃苦在前、拼搏奉献的模范带头作用。作为队伍的“主心骨”,他关注每名队员的身心健康,合理安排任务,保证了队员劳逸结合、战斗力的持续提高,而他自己,到灾区没几天就瘦了两圈。
在莫桑比克的12天,朱伟率领的队伍成为灾区唯一能够开展基础医疗服务的医疗队伍,共计巡诊1.5万人次,治疗3337人,清洗消毒33.08万平方米,在异国他乡彰显了新时代应急人的使命与担当,以出色的行动赢得了国际组织、莫桑比克政府与民众以及当地华人的广泛赞誉,受到了部党组、国内外舆论的高度评价。
(应急管理部新闻宣传司与人民网共同推出)
专题:新时代应急先锋
(责编:燕文青(实习生)、孝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