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建电气化局员工在蒙华铁路项目上作业。
郑传海摄(人民视觉)
光阴荏苒,danmeimanhua岁月如歌,转眼间新中国迎来了70周年华诞。作为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我,一路走来,见证了祖国一步步走向繁荣、强大的过程,充分享受到祖国的发展带给我的幸福生活和自豪感。在我心中,祖国的份量无与伦比,在国庆节即将到来的日子里,我坐在电脑前总觉得有许多话要说,遂成此文由衷为祖国70周年华诞庆生。
生长在新中国的我,从小就学会了做人的坚强。随着高考的结束,我的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要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当时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祖国处处日新月异,充满活力和生机。1981年10月,我如愿参军入伍,当了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
铁道兵顾名思义就是修铁路,我们赶上了当时著名的“引滦入津”工程。当时700多万天津市民没有甘甜的水喝,每天的饮用水掺和着又苦又涩的海水味道。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一声令下,几十万引水大军一字排开,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把甘甜的河北滦河水引进天津。
我们部队承担的是最艰苦、最难干的长达10余公里的引水隧道工程。当时,没有如今的现代化作业条件,我们就用最原始的风镐、风枪、铁锹、铁锤、铁钻等一点点开挖。为了让天津人民早日喝上甘甜的饮用水,我们加班加点,在寒冬的阴冷潮湿的隧道里,干劲冲天。我们脱下衣服,仅剩下一条内裤,照样挥汗如雨。那种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在每一个参建的官兵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团结就是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振兴中华的信念迸发出巨大的正能量,创造了人类引水史上的一个奇迹。
1984年,铁道兵集体转业,我选择了留在中国铁建施工队伍中,转战南北搞建设。这期间,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随着建设理念的革新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铁路事业突飞猛进,在建、提速工程日新月异。从每小时60公里、100公里、120公里的速度,提高到如今的高铁速度——每小时400公里。青藏铁路、京津城际、京沪高铁等一大批在世界上颇具影响力的工程相继建成,中国的高速铁路里程位居全世界第一。中国铁路短短几十年飞跃发展,我和工友们一起参与见证,铁路让祖国腾飞有坚强的后盾基础,我们也感到十分的欣慰!我也从一名战士、铁路员工成长为一名企业管理者,担任宣传大大、机关党委大大等职务。
在发展过程中,我所在的原单位中铁十八局集团四公司没有满足国内施工,而是选择走出国门干工程。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们积极参与国际竞标工程,开始时在一家中介机构介绍下承揽到巴基斯坦一项水利水电工程,当时因为不太熟悉国外工程建设管理规则,又遇到外语沟通障碍、施工技术人员培训不充分等问题,我们为此付出了昂贵的学费。但我们没有退缩,又在沙特、尼日利亚等国家承揽公路、铁路工程,成为中国铁建最早走出去的单位,为中国铁建30万员工走出国门闯出一条路。随后中国铁建所属的局集团公司相继到国外施工,足迹遍布全世界各地。我也曾出国到俄罗斯、越南、缅甸等国家工作。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发扬光荣传统,积极为当地做好事,弘扬中华文化与文明。据统计,截至2017年,中国铁建在非洲等地捐赠、援建公益投入超过8000万美元,采购当地设备及原材料超过38亿美元,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超过45万人次。我们秉承真实亲诚、合作共赢的理念,真诚为非洲人民作贡献,同时也受到了非洲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随着建设之路越走越顺畅,企业创效收入提高,我们中国铁建人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一应俱全,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早已实现。人们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庆幸赶上了好时代。我也过上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楼上楼下、电视电话、家庭轿车、出国旅行“打卡”的美好生活。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对世界影响力的提升,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可以挺直腰杆说话,这是作为中国人最值得欣慰和自豪的地方。
作为中国铁建人,我相信今后走出国门的机会越来越多。我们不会忘记中国铁建的前身是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不能忘记和丢掉过去“引滦入津”所创建的宝贵精神。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我们会大踏步地前进,更好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精品工程,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为中铁22局集团四公司机关党委大大)
(责编: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