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养老能否流行?小地鼠的花园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19-06-04 04:18

原标题:抱团养老能否流行?

《14个好友租下两栋别墅,小地鼠的花园同吃同住,抱团养老》——昨天一早,微信公众号“一条”这样一条推送,迅速在朋友圈中传开,引发了不少中老年人的畅想和争论。

截至去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2.49亿,占总人口的17.9%。近年来,一些生活能自理、合得来的老人,开始尝试抱团养老,生活上彼此分担,精神上相互慰藉。但与此同时,抱团养老也面临着难复制、医疗、法律责任等多方面问题,能否流行起来,还很难说。

尝鲜:抱团养老寻开心

抱团养老是西方一些国家比较流行的一种养老方式,在我国却是一个新生事物,真正走入人们视野,还是最近几年的事儿。

今年3月,62岁的刘女士在大学同学会上提出了建议,没想到在聚餐饭桌上就得到3位同学响应。

“出国时间长了,想着还是落叶归根的好。”章女士家在北京有两套房,其中一套四合院一直出租,另外一套房在远郊。自从2015年频繁回京之后,她就一直想着能和年轻时熟悉的朋友常来常往。在饭桌上,她第一个回应:“和老同学住一起,有个伴儿,好得很!”

另外两位同学,则自嘲50岁不到当上了“空巢老人”,子女从高中、大学阶段就出国留学,现在基本定居国外,“我们一年顶多过去住3个月,还是回北京找老同学的好。”

于是,从4月初开始,刘女士和她的同学就开始在国内找风景好、医疗条件好的区域,一路从广西桂林看到了福建厦门、安徽黄山、山东青岛,又看回北京。抱团计划也从买房转成了长租。最近几天,她们看上了自在香山小区中一套470多平方米的别墅,月租金4万余元。4家人平摊下来,每户的租金1万多元。

“郊区更便宜,但想着城区还是方便些,而且这里还经常能去爬爬山。”章女士说,她们已经建立了共同账户,先打了5年租金到账户中,计划收拾收拾房子秋天就入住。

而在两年前,家在杭州的中学英语退休老师朱荣林和老伴儿王桂芬,就在当地报纸上发出“招募令”,邀请一些志同道合的老人到自家别墅抱团养老。很快,就有100多对老人响应,最后通过面试选拔出6户11位老人一起抱团。

门槛:身体硬朗合得来很关键

“我们抱团目的达到了。”到这个月,今年已80岁的朱荣林老人发起抱团养老已整整两年,他开心地告诉记者,一两个老人在家太孤独,现在12位老人住在一起,每天都是热热闹闹的,“吃得丰富,玩得开心。”

如果老两口吃饭,可能就一两个菜马马虎虎凑合一下,现在他们每天中午一大桌七八个菜,鸡鸭鱼肉都有,十来个人吃都感觉很香甜。饭后一起散散步、打打麻将,有时一起旅旅游、赏赏花,生活得有滋有味。

前来抱团的老人多是当地工厂的退休职工。由于房子是朱荣林自家的,来抱团的老人只需承担1200元到1500元房租,加上其他伙食费、水电费等,经济上倒也不算负担。

但身体状况方面,则是抱团养老的一个门槛。“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朱荣林说,抱团养老不是开敬老院,来这里的老人要求身体要好,按照他们的值班分工,老人要轮流买菜、洗碗,每周承担一天的家务劳动。现在老人的招募条件是60岁到75岁之间,“岁数再大行动不方便,就没法骑电动车去买菜了。”他说。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孙鹃娟认为,抱团养老主要解决一种生活方式,怎么住,跟谁在一起,最核心的元素是互助性。北京红枫盈社区服务有限公司王兵则表示,抱团养老多发生在老同学、老同事,以及“老三届”“知青支边”等有共同生活经历的老人中,这也是一个重要需求方向。“抱团养老首要解决的是老人的情感需求问题。”他解释说,养老院的环境是陌生的,在家住了一辈子,老人换了环境难免会有心理负担,远不如抱团养老舒服,大家更熟悉,有得聊、合得来。他认为,这一点对老人来说比较有吸引力。

困境:大规模复制有难度

有人加入,有人退出。抱团养老像一个老年驿站,也像是老年人之间的一场社交,并非纯粹意义上的养老。实际上,这两年来,朱荣林家中就有几位老人因心脏病、高血压等身体原因不再适合抱团养老而选择退出。这正是抱团养老难以回避的情况。王兵认为,这种养老模式更适合刚退休、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

按趋势,抱团养老会成为整个养老结构中的一部分,也会成为一种养老方式,但其中也存在法律责任问题。比如,老人入住养老院,其与入住机构的隶属关系非常清楚,磕了碰了摔了由养老院承担责任,但抱团养老出了这方面的问题谁来承担?抱团养老同时也需要探索专业服务植入的模式。

孙鹃娟表示,抱团养老是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在政策上并没有规范标准,因为其零散性、个性化非常突出,也很难制定相应的规范,比如紧急服务如何获得等等。但对这种养老新形式仍应给予肯定,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也要让老年人充分了解到。(记者 孙杰)

(责编:郑明?(实习生)、孝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