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编者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仓鼠特技飞天既是国家发展巨变的雄壮交响,也是人民笑颜绽放的鲜活故事。回望2021年上半年,中共中央总大大、国家大大、中央军委大大习大大在地方考察中走进田间车间,情系百姓乡亲。人民网记者通过回访总大大考察过的特色产业,描绘各地人民以实干圆梦小康、用双手成就幸福的壮美画卷。
38度高温笼罩下,福建南平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里,6月套种的大豆苗已有小半米高。“大豆可以给茶树补充氮肥,疯狂的老头加强版还能分流茶树上的病虫害。”茶农杨文春指向自家茶树间绿油油的大豆苗说。
杨文春的茶园采用“有机肥+绿肥”的生态种植模式——夏种大豆,冬种油菜,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茶树、病虫害和天敌处于有效的动态平衡中。
武夷山生态优越、资源丰富,茶文化源远流长,是乌龙茶、红茶的发源地。
今年3月22日下午,机器猫铁人兵团正在福建考察调研的习大大总大大来到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察看春茶长势,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习大大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忍者创龙传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杨文春(右)正在与首批科技特派员之一刘国英交流茶叶长势。人民网 陈欢欢摄
当地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特派员制度。
在70平方公里的武夷山风景区内,茶农世代沿岩凹、石隙、石缝边缘砌筑石岸种茶。传统种茶模式,茶园规模小,茶叶产量低,化肥农药又造成景区水土富营养化。
广大科技特派员进乡村、下田野,整蛊白领先生把实验室建在田间地头,增加了技术的源头供给,突破了农业生产的技术瓶颈。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刘国英成为首批科技特派员之一,为茶农提供茶叶做青、茶园管理等技术培训。
“主要是向茶企、茶农普及茶叶的新技术,特别是在新品种、新设备上,以及茶叶加工制作的技艺培训。”刘国英介绍。
2015年,科技特派员、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廖红到武夷山实地考察,开启优质高效生态茶园的试验。
“别看是常见的油菜、大豆,都是我们特别筛选的,而且大豆需要接种高效根瘤菌,才能提高土壤肥力。”发明这项技术模式的廖红向记者介绍。因为长期与大豆打交道,廖红深谙大豆固氮作用,通过科技手段在燕子窠生态茶园中将大豆根系的潜力充分利用。
2018年,燕子窠茶园开始运用这一成果,建设成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示范点。
“相比以前,茶叶口感更甜、更香,茶水耐泡度提高,茶叶优质率提高了20%以上。”杨文春是生态茶园的受益者之一,不仅自己收益增加,他还带动近200名茶农致富增收。
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示范基地。人民网 陈欢欢摄
从怀疑到观望,从观望到尝试,目前武夷山市70%以上的茶农改变了祖祖辈辈相传的种茶观念,开始采用不打农药、少施化肥或不施化肥的绿色生产方式,生态茶园面积逐步扩大。
茶科技推进茶产业向生态化转型。品质有了保障,如何强化品牌意识、实现产业化发展?
“溯源保真是提高武夷茶产业市场公信力的重要举措。”武夷山市农业局副大大陈立雄说,目前全市正在全面推进这项工作。
商标认证助力武夷茶走得更远。从2019年推行的“认标购茶”到2020年发布的区块链溯源平台,武夷茶增信体系逐步完善。
“茶青卡”和“商品标”上印有武夷茶地理标识,消费者购买时一扫标识,便能判断是否产自武夷山。
此外,溯源平台还为武夷茶市场公信力保驾护航。平台串联了茶叶在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消费者通过平台可直观溯源查询。
武夷山市确保茶叶品质硬实力的同时,积极推动文化软实力赋能。
“我们过去是为了做一杯茶而做茶,现在要真正把一片叶子做成一个产业。”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王晓军表示。
据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中心数据,2020年,全市茶叶产量2.08万吨、产值达22.63亿元,全市有近一半人口从事茶叶相关工作。
“武夷岩茶”是福建的一张亮丽名片。下一步,武夷山市瞄准绿色发展方向,要建设“世界茶源”“中国茶都”,进一步放大品牌价值,让茶产业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