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蓝,逃出俱房间叫“海口蓝”;有一种幸福,叫“在海口”。2019年春节,从除夕至元宵节16天,海口空气质量指数十六连优。“海口蓝”成为海口市民自豪的谈资,外地游客纷纷赞叹:“能在鸟语花香、清新爽洁的海口过年,真是一种幸福!”
生态立市,宜居生活。2018年以来,海口市认真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围绕“三区一中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把生态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切实扛起责任,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持续推动城市更新,激发城市发展新活力,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市民生活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城市更新,夯实“里子”撑起“面子”
为推进城市更新,海口市成立领导小组,组建专家委员会,从市民需求出发,锁定更新重点,形成全市一盘棋的总体蓝图和系统格局。在推进城市更新中,把“以人民为中心”挺在前,夯实“里子”,撑起“面子”,狠补短板。
三角池片区位于城市中心地段,是许多“闯海人”在海南落地生根的“端口”,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后来,由于湖水水质恶化,湖岸边灌木杂草蚊蝇丛生,这里逐渐变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2018年,海口市开启三角池片区综合环境整治示范项目,让这里旧貌换新颜,成为海口新景观。
不仅是三角池片区这样标志性的工程,还有琼台福地和鼓楼保护修缮、万绿园景观功能提升、“琼州第一塔”明昌塔启动复建、红城湖公园全面动工、市民游客中心建设、小街小巷改造……在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中,一个个项目的落地,生态和文化交融、建筑和自然和谐共生,使得海口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生态治水,让“水城”海口名副其实
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海口有纳入河长制管理的373个河、湖、库及103个沟、渠、坑、塘小微水体,湖塘星罗棋布,河流纵横交错,自古就有“水城”之称。
在推进城市更新中,结合开展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海口积极探索创新水体治理体制机制,大力构建江河湖水质优良、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稳定、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水生态环境格局,按照自然积存、自然净化、自然渗透的思路,统筹上游下游、水里浅滩岸上,以“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景观提升”为主线,在全流域构建水生态海绵系统,打造水岸同治、蓝绿交织的生态廊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释放出源源不断的生态惠民红利。
截至目前,以美舍河水体治理为突破口,主城区内受污染的32个水体均得到了有效治理,湿地保护修复取得重大进展。同时,饮用水源地国控断面达标率、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率均达100%;“河湖长”制系统测评位列海南全省第一,美舍河荣登全国城市水体治理光荣榜,水环境治理在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中被列为典型经验通报表扬。
2018年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海口成功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治污护蓝,“五化”城市彰显无限魅力
往年,春节、元宵节、当地重要的传统民俗活动“公期”,燃放鞭炮是一种惯例。每到这些节庆时间,乡村城区鞭炮齐鸣,烟火弥漫,碎纸屑到处飘落。而今年,没有鞭炮声,没有碎纸屑和呛人的烟火味,海口的年味却依然丝毫不减,这些都得益于对生态立市、守护碧水蓝天的坚守。
紧紧围绕国家《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海南省“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等重点工作和任务,2018年海口市先后出台《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2018—2020年)》《大气专项强化整治工作方案》等文件,成立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召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环委会专题会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会议等,明确防治目标、措施和职责分工,加强统筹部署,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多管齐下保障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优良。
全力抓好治污护蓝的同时,海口持续推进城市净化、绿化、彩化、亮化、美化“五化”工程。节庆期间,虽然没有了鞭炮声,但优美的城市街景夜景、异彩纷呈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和夜市天南地北的美味小吃,却让市民和游客同样体味到了浓浓的年味节味。
数据来源:中共海口市委宣传部
《 人民日报 》( 2019年04月22日 08 版)
(责编:叶子悦(实习生)、孝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