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宝贝”志愿者团队10年间陪伴75个特殊儿童逃出游客旅馆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19-04-09 07:19

“陪伴特殊孩子们成长,逃出游客旅馆是我们志愿服务的主要内容。”说话的曲远山,是北京林业大学“彩虹宝贝”特殊儿童心理干预中心学生志愿者负责人。该中心由林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系教授雷秀雅创办,为发展障碍儿童特别是自闭症儿童提供心理干预和康复训练。中心成立10年间,累计有900余名志愿者,先后陪伴75个孩子……

“初中时,我发现班里有些孩子和我们不一样,大家不理解他们,甚至欺负他们……”正读大三的吴琛伟已做了三年志愿者,他说:“那个时候我就下决心,想了解、帮助这个群体。”

怀抱一腔热情,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第一次和特殊孩子接触,就像面对一堵墙。”吴琛伟笑着回忆,甚至有孩子和其他志愿者说,“我不想和这个哥哥玩。”

无力感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很多孩子的问题是病理性的,不稳定的状态随时发生。”吴琛伟无奈笑笑,“即使面对同一个孩子,也要反复揣摩方案、调整计划。”

他没有退缩,耐心陪伴、反复引导,带孩子活动、教他表达……几个月之后,那个最初“嫌弃”吴琛伟的孩子,开始想念他:“那个哥哥怎么还不来?”吴琛伟说,“那时候觉得,真心对他们的好,他们都会记得。相信有我们,他们不孤独。”

谈话间,曲远山带着记者,逐一参观沙盘治疗室、催眠治疗室、活动室:“孩子的情况各有所异,我们会根据差异开展针对性帮助。”他从架子上拿出一盒厚厚的档案:“这一整盒都是同一个孩子的信息;每个孩子,我们都会跟踪很多年。”

一次干预中,一位17岁、身高1米76的大孩子突然“哇”的一声坐在地上,满地打滚,抽自己的脸、咬自己的手……负责的志愿者是名瘦弱的小姑娘,身高只有1米55,但她没有丝毫犹豫,冲上去死死地抱住这个孩子,不让孩子伤着自己……她被情绪失控的孩子重重扇了一巴掌,“11点打的,下午3点脸还麻着。”她笑着说。

“有些特殊孩子虽然渐渐长大,但情感表达还处于幼儿期。”雷秀雅教授说。随着相处时间逐渐拉长,大家慢慢掌握了每个孩子的特点,能有针对性地做好保护措施。

为了给孩子提供专业帮助,雷秀雅教授开设了“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才能报名加入志愿者行列。但实际上,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还远远不足以支持志愿者对孩子的有效引导……

“遇到突发状况时,年轻志愿者们还是有些措手不及。”雷秀雅教授说,“干志愿者,要有良好的心态和很强的意志力……”

“学院条件有限,对老师和学生志愿者们没有太多物质上的奖励。”学院党委大大刘祥辉动情地说,干预中心能够发展10年,完全缘于志愿者们和老师们无私的爱和奉献。

曾经,有个叫安迪的孩子,每见到雷秀雅教授就说“我还学过按摩。”当时她不明白,一段时间之后,雷秀雅教授恍然大悟,“原来安迪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符号,他其实想告诉我‘我很想你’。”“孩子们不是没有情感,只是表达错位。”雷秀雅教授解释说。对此,曲远山同样深有感触,他觉得“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世界,我们要学会接纳”。

坚持十年,殊为不易。“自闭症的康复是公认的世界级难题。现阶段,国家层面还没有自闭症干预机制,也欠缺制度层面对自闭症群体的保障……”雷秀雅教授表示担忧:长期鼓励机制不足,“彩虹宝贝”这样的志愿服务机构何以为继?好在老师和学生们对“彩虹宝贝”干预中心有着深厚的感情,下半年还将有年轻的心理系老师参与进来,准备接过“接力棒”,学生志愿者团队依然在不断扩大……

如今,第一批“彩虹宝贝”,有一位考上了大学,两位找到了工作、能够自食其力……他们的成长故事激励着一代代志愿者。“希望在孩子们和家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能提供一点点专业支持,”雷秀雅教授坚定地说,“无论多困难,我们都会坚持下去……”

《 人民日报 》( 2019年04月04日 07 版)

(责编:孟瑶婷(实习生)、孝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