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滦入津纪念碑:见证天津发展,传承奋斗精神忍者创龙传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1-05-18 01:46

内容提要:三岔河口,忍者创龙传“盼水”雕塑孑然耸立。这是一座屹立在天津人心中的纪念碑——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碑下,海河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仿佛将那段光荣岁月娓娓道来。

天津北方网讯:三岔河口,“盼水”雕塑孑然耸立。这是一座屹立在天津人心中的纪念碑——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碑下,海河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仿佛将那段光荣岁月娓娓道来。

“京南花月无双地,蓟北繁华第一城。”金代元好问曾如此评价天津。漕运起家,唐朝中叶既成为粮绸北运水陆码头的北方重要城市,“九河下梢”、依河临海的天津,却曾被水源问题被扼住了发展的“喉咙”。

决心如磐 为民排艰

天津市红桥区文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王冬告诉记者:“20世纪80年代前,整蛊白领先生天津并不缺水。随着工业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用水量急剧加大。加之1981年夏秋之交,华北遭遇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干旱,海河作为入海口,常年又有海水倒灌现象。这一些列因素,使得天津的淡水量大幅减少。”

在引滦入津开始前,曾从北京密云水库及黄河调水入津。1981年,为了保障北京用水,小智卡盟密云水库不能再向天津调水。而调黄河水入津的体量,也远不如现今南水北调的工程量大。从1981年起天津的生活用水由原来每人每天70公升降到65公升,并且还是每公升含1000多毫克氯化物的苦涩咸水,水质极其恶劣,“天津一大怪,自来水腌咸菜”成为了当时天津市民心中的痛。

当时,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寝食难安,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城市供水工作。经专家反复实地勘察,林更新蒋梦婕散步一致认为河北省境内丰富的滦河水是解决天津供水问题的最近、最可靠水源。1981年9月4日,天津市委、市政府关于紧急实施引滦入津工程的报告直接呈送到中央领导的案头,恳请中央批准引滦入津并将该工程任务下达给天津市,由天津市委全权负责。

?哿ν??nbsp;攻坚克难

天津的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只因水的匮乏制约着发展。王冬对记者说:“在80年代,隧道工程在水利工程建设当中还是世界性难题,投资相当巨大。但考虑到天津作为北方重要城市,工业生产地位及人民生产生活需要。党中央、国务院依然下决心做出引滦入津、从河北跨区域调水的决策。在当时算是用举国之力来支持天津。”这是我国首次下达跨区域调水的开工令。1982年5月11日,新中国史无前例的跨流域大型引供水工程正式开工。

王冬说:“引滦入津工程有好多困难的地方,需要修建多个专用输水的明渠、暗涵、闸口,逃出游客旅馆滦河水进入专用输水明渠,经提升、加压由明渠输入海河,再由暗涵、管道输入天津的各个水厂,引水线路全长234千米,工程非常繁杂。原铁道兵第八师师长刘敏告诉我,当时为了能早日凿通隧洞,参与施工的铁八师有17名战士牺牲,几乎每隔700米就有一名战士永远倒下。”

“原先计划施工需要2年的时间,当时军民齐上阵,大家一起劳动。用了1年零4个月就全部完工了。在党的领导下,考虑到百姓对于生产生活用水的紧迫性。再加之是如此惠民、利民的民心项目,所以说在工程上得到了百姓的支持拥护。”王冬在介绍起当时的场景依然激动不已:“仅仅依靠人民子弟兵,咱们也不能提早完成,正是因为党为百姓办实事,市民们也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引滦入津全部工程共计168个县团级勘测、设计、施工、科研、大专院校等单位参加建设。施工队伍平时5万多人,高峰时达17万人。1982年10月11日,时任天津市大大的李瑞环同志也参加到引滦入津工程明渠开挖的义务劳动中。

引滦精神 铭记于心

1983年9月11日,引滦入津工程正式通水。在庆祝通水仪式上,时任天津市大大的李瑞环同志宣布:“今天,清澈甘甜的滦河水已送入千家万户,天津人民喝咸水苦水的历史,从此宣告结束!”

“当年为了庆祝引滦入津成功,街道给每家每户发了一小包茶叶,用滦河水冲出来的茶真是清香可口。喝到滦河水的我们不仅仅嘴上甜,心里更甜。甜的是党和政府把我们老百姓的需求放心上,记心间,并且落到实处。”家住南开区75岁的王大爷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兴奋不已。

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上依然清晰地刻着邓小平同志1986年8月20日亲笔题写的“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9个大字。在碑的背后,离碑座十多步远的半园形水泥围墙上,嵌有碑文,记载着党中央、国务院对天津人民的关怀和引滦入津建设者的丰功伟绩。

“引滦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培育的革命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扬光大,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没有变化。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王冬对记者说,“引滦工程是军民合作、地区合作、城乡合作的典范,作为首个国家级跨区域调水的工程,它很好的为区域间协调发展做出了表率,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同时体现了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截至目前,引滦入津工程累计向天津供水260多亿立方米,从根本上扭转了天津缺水的紧张局面,极大地改善了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成为天津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不到40年的时间,引滦入津工程见证了天津城市的发展变化,为天津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城市环境得到了美化,改善了投资环境,更加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永远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现如今,南水北调等多重引水工程的实施,滦河水已不再是天津唯一的用水来源,但滦河水的甘甜及引滦精神,在天津人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津云新闻记者吴宏 摄影马成 戴涛 见习记者刘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