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听见厂里机器的轰鸣声,提里奥的尝试我觉得心里踏实。”塔松指着远处的厂房说,就在5年前,别说是价格几百万元的生产设备了,全乡连一个像样的生产车间都没有。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江千乡的有机肥仓库,江千乡党委大大塔松(中间戴帽者)正在检查有机肥质量。(2020年7月22日摄)。
“听见厂里机器的轰鸣声,我觉得心里踏实。”塔松指着远处的厂房说,就在5年前,别说是价格几百万元的生产设备了,朱瑞峰最新消息全乡连一个像样的生产车间都没有。
塔松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江千乡党委大大,一有空闲时间,他就去乡里的有机肥厂,了解生产情况。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江千乡,村民正在给刚收割完的饲草打捆。(2020年11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陈凯 摄
江千乡地处三江源地区,平均海拔3900米,生态环境脆弱。2016年,塔松来到江千乡,baiud.com眼前所见让他感到震撼:砂石路坑坑洼洼,老百姓住的平房不少已经破旧不堪。每家每户除了一个壮劳力负责放牛之外,其他人普遍缺乏稳定的增收渠道。
“多年来,过度放牧导致江千乡的草原退化,草原退化又会威胁到牛羊的生存,陷入恶性循环。”脱贫之路如何走?调查走访后,塔松认为,牧民群众一家一户分散养殖规模小、力量弱,纽约企鹅餐厅只有走联合发展之路,江千乡才能有未来。
为了改变当地的传统放牧方式,塔松挨家挨户动员牧民加入合作社。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他走遍全乡四个村庄,对有思想顾虑、不愿加入的牧户,他上门反复做工作,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
由于担心自己家的牛加入合作社会变为公有财产,热血无赖飞膝击晕隆吉村牧民多才对加入合作社犹豫不决。“塔松大大第三次来时,拍胸脯要和我签保证书,有任何损失他来承担。”多才说。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江千乡,牧民华吾正在搬运饲草。(2020年11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解统强 摄
塔松以“拔钉子”的韧劲说服了多才,数百户牧民群众响应号召,以草场和牲畜折价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逐渐整合了70余万亩草场和5000头牦牛。目前,全乡4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全部完成股份制改造,自2018年以来累计分红190余万元。
生活的变化发生在全乡的每个角落,江千乡恰曲纳村的牧民所仁原来是村里的无畜贫困户,如今在合作社放羊,每个月的工资有2500元。年前,他还收到了2000多元的村集体经济收益分红。所仁说,今年春节,一家人不仅买了新衣服,还囤了50多斤牛羊肉。
“以前大部分村民住的是土房,村里连硬化路、路灯等基础设施都没有。”恰曲纳村党支部大大格保说。如今,恰曲纳村不仅通了3.4公里的村内道路,不少人家还搬进了新式民居,变成远近闻名的“小康示范村”。
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牧民的收入逐渐增加,但塔松也看到了江千乡的发展瓶颈,不具备畜产品深加工能力,市场竞争力弱。
下一步的出路在哪里?“如果有企业扶持,整合后的草场、牛羊等资源就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实现高质量发展。”塔松说。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江千乡,一位牧民正在饲草基地驾驶打捆机工作。(2020年11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陈凯 摄
2017年,塔松认识了前来江千考察的外地企业家于雪山。多次考察交流后,于雪山看到了这里的牦牛、有机肥和草场等资源的发展潜力,投资成立甘德县雪山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目前,江千乡各类合作社对接牧民的牲畜和草场,源源不断地提供原材料,而雪山公司负责原材料的精细化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据了解,雪山公司共向牧民租赁了5000亩草场,带动饲草种植合作社实现机械化作业,青干草年产量达1500吨。“一捆草能挣两块钱,要是有割草机,一天收入700元很轻松。”隆吉村牧民日萨旦巴说。
“看到大家的生活越过越红火,我觉得这5年多的工作都是值得的!”塔松说,接下来计划发展乳制品产业,带动更多群众走上致富路,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迈进。
原标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丨江千乡的扶贫“合”字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