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罗森中国已经接手了全时在华东及重庆的90余家便利店,格斗小战象相关交易已于今年1月份达成,接手的全时门店未来将全部翻牌成罗森便利店。
■本报记者 向炎涛
有着“最像7-11的本土便利店”之称的全时便利店,在长达数月“闭店”传闻之后,最终陷入“卖身”境地。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罗森中国已经接手了全时在华东及重庆的90余家便利店,相关交易已于今年1月份达成,接手的全时门店未来将全部翻牌成罗森便利店。
全时便利店拆分
此前媒体报道称,全时便利店在北京、天津、成都的门店则打包出售给了山海蓝图。《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全时便利店微信公众账号“OurHours全时便利店”已经于近日变更为“北京OurHours全时便利店”,账号主体由“北京全时叁陆伍连锁便利店有限公司”变更为“北京山海蓝图商业有限公司”。而天津、成都的全时便利店微信公众账号运营主体则分别变更为天津山海蓝图和成都山海蓝图。
企查查数据显示,以上三地的山海蓝图背后的股东均为蔡学彦和赵波兰,二人分别持有三家公司50%股权。值得一提的是,蔡学彦同时是银鹭子公司厦门银鹭进出口公司的法人,而厦门银鹭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背后的控股方为雀巢有限公司,市场一度猜想雀巢将要收购全时,不过遭到双方辟谣。
至此,全时便利店遍布全国的门店面临分拆出售局面:华东、重庆由罗森接盘,改为罗森门面;北京、天津、成都由山海蓝图接盘,仍保留全时商标。关于门店转让事宜,《证券日报》记者联系全时方面采访,相关人员表示会联系记者,但截至发稿,记者尚未收到任何回复。
资料显示,全时便利店于2011年在北京成立,是复华集团控股下的全资子公司。彼时,全时将7-11作为其在北京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2017年,全时在北京已经拥有350家门店、占据北京市场份额第一。与此同时,全时还布局了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华南五大区域。
2017年11月,全时提出“百城百万”计划,投入100亿资金,实现100个城市落地,铺设100万个终端,加速全国扩张。2018年上半年,全时在全国便利店数量达到800余家。
然而,2018年11月份开始,市场不断传出全时母公司复华控股受P2P暴雷事件影响,资金链断裂。有媒体报道称,一份内部资料显示,自去年11月以来,全时便利店在北京关店约90家。截至今年2月13日,全时在北京的店铺剩余320家左右。
以上消息虽未得到全时官方证实,但《证券日报》记者近几月走访全时在北京的多家门店发现,自去年11月份以来,确实出现了店内“清仓”的现象。
其中,在西直门某全时便利店,数月来店内近一半货架为空置状态,午餐也不再供应,早餐则在断供一个多月后供应少数。店内工作人员曾对记者表示:“断供是由于公司没有钱进货”。
2月26日,在西三环某全时便利店,大门紧锁,门上贴着纸条“今日盘点,暂停营业。”
24小时便利店进入洗牌期
事实上,去年以来,多家北京便利店出现资金问题,比如另一家北京本土便利店邻家便利店同样因为大股东资金链断裂而被迫闭店,此外,曾获春晓资本投资的北京131便利店也因资金周转问题而不能正常经营。
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还会有更多的24小时便利店面临邻家、全时同样的境地,便利店行业将会进行一轮洗牌。
“从需求端来看,24小时便利店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但是从运营端来看,盈利难度很大,对便利店运营方坪效、成本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产业资深分析师朱丹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如今租金、人力成本高昂,很多便利店缺乏专业团队去控制成本,实际上很多便利店都在亏损,沦为“给房东打工”,虽然有行业红利,但是没有门店红利。
在朱丹蓬看来,未来便利店竞争将面向两个方面,一个是规模竞争,规模越大,在供应链管理的话语权也会更大。另一方面,对于便利店运营者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精准设置单店营业模式,总部从宏观控制,而门店对供应链进行更成熟的调整。
向炎涛/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