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咿呀淘根据彭博消息,美团点评(以下简称“美团”)昨日已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彭博还透露,美团2017财年总营收为340亿元,调整后的净利润为-28亿元,调整前数字为-190亿元。正在询价路演的小米此前也遭遇同样问题,小米2017财年总收入1146亿元,调整后的净利润为43亿,调整前的数字为-439亿。
调整前和调整后的净利润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原来主要是“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产生大额公允价值亏损”。
具体来说,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于合并资产负债表指定为负债,而公允价值增加于合并损益表确认为公允价值亏损。因此,过往融资发给股东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增加,带来大额的“非经营性亏损”。
从小米到美团,伴随港股“同股不同权”新政的实施,大量互联网公司登陆港股,这些互联网公司此前往往经过多轮融资,“优先股公允价值”影响会越发常见。
不仅是小米、美团,美图此前港股上市时也面临过这样的问题。美图的投资人之一、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曾表示,过去港股鲜有大型互联网企业上市,港股市场的投资者更习惯用眼下的财务数据去衡量一家公司的价值,但高成长的互联网企业更看重未来的成长性,需要根据未来几年营收、利润等数据的发展趋势,再评估合理的市盈率来判断价值。
他举例,比如互联网公司通常会有多轮融资发行了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在国际会计准则下,这种优先股会体现为“对股东的负债”,其公允价值的上升会记录于公司账面的亏损,但实际上公司并未没有这样的亏损发生,对公司实际运营也没有影响,这笔所谓的“负债”数字在上市那一刻就会消失。
也就是说,由于公司的高速发展,优先股对应的公允价值便产生了大量价值的增值,这部分对股东而言是账面“浮盈”的价值增长部分,该部分亏损在IPO之后随着优先股转为普通股便消失不再计入报表。所以,和通常意义实际的亏损不同,这类“亏损”与公司的发展和价值提升成正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