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丁是一位酷爱电脑的80后,变异怪婴从小学开始,他就在收集看过的所有电影、音乐、软件。
90年代,便携且容量很大的软盘在中国流行起来。在软盘刚出现的时候,容量仅为81KB,一款游戏动辄几M,一个DOS操作系统要十几M,就连一首歌都要几百K,都要用到几张甚至几十张软盘才能完全装下。于是小丁几乎一半的收入都用来“烧软盘”了。
2000年,U盘、MP3、光盘、MD、硬盘,更多的存储介质流行起来了。看起来,小丁不用再抱着一堆软盘了。那时候,他包里的随身装备是:一只32M的U盘,一个64M的MP3,几张光盘,书桌上还有一台硬盘容量“高达”8.4G的电脑。
每天,小丁需要先用拨号网络下载7首最喜欢的歌,替换到MP3当中(一首不能多);把电脑中重要的文件和喜欢的电影整理刻录到刻录光盘上去(光盘很贵),再把不必要的文件一律删掉。即便如此,“磁盘空间不足”的提示一直都是萦绕小丁心头不可抹去的痛。
互联网发展期,存储VS内容第一战,存储败。
到了2010年代,手机接过了电脑的权杖,成为了连接网络学习、娱乐、生活的最重要工具。于此同时,小丁的生活也发生了不少的变化。比如他的电脑硬盘容量已经攀升到1TB的SSD+12TB的NAS,家里的网络升级到200M专线,手机不限流量。然而,无损压缩的音乐一张专辑就要1G以上,一部4K电影要50G以上,用最新的单反相机给儿子拍几组照片,每按一下快门就要吃掉70M空间,去一趟公园,70G就又没了。哪怕是高度依赖网络的手机,也一样被海量的App、音乐和照片塞的满满当当。
想想即将到来的8K、体积不断膨胀的视频、音频和图片,硬盘和手机一起发出了痛苦的嘎吱嘎吱声音……
互联网成熟期,存储VS内容第二战,存储再败。
其实,与互联网发展成熟相伴的,正是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文件体积极具扩大,与介质存储容量快速提升之间的博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博弈进一步衍生成为多媒体文件体积与网络传输能力之间的博弈。有没有一种办法,能够让用户既享受到超清的视频、高保真的音乐、高分辨率的照片,又不用时刻担忧存储空间呢和网络卡顿?
你可能不知道但完全离不开的利器—音视频技术标准!
举个例子来说:所有视频是以连续的图像组成,一张FHD分辨率的图片的大小我们按3MB/张来计,那么时长为1小时的60帧视频文件大小便会达到64.8GB!一部3小时起的漫威电影,就要吃掉我们接近200G的硬盘!显然这样的存储空间成本和传输成本是我们所负担不起的。而通过不同的编码方式将视频转换为数字格式的压缩技术,就有可能在保证视觉、听觉体验的前提下,极大的降低文件大小。此外,我们也需要一个统一的编码/解码标准,来确保文件在大多数设备中都能够解码播放——鲜少出现在公众视野的腾讯音视频实验室就在做这样一件事情。
成立于2017年的腾讯音视频实验室,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所带来的技术革新,也映射着整个音视频标准行业的迅猛发展。
2017年5月,腾讯正式对外推出了一种名为TPG的图片压缩格式,同等质量图片的前提下对比,TPG 图片的体积比 PNG 小50%以上,比 GIF 小90%以上,比 JPG/JPEG 小40%以上;同时TPG还具备着功能全面的优势,并在腾讯的大量应用上进行了验证,对于用户而言最直观的体验便是流量的节省和体验的优化。目前,在加快TPG业务落地的同时,腾讯音视频实验室也在进一步推进TPG的标准化工作,已经向 AVS 组织(国家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提出了制定互联网图像标准的提案,并成功将 TPG 申请成为 AVS2 的图像标准容器格式。
在2018年4月于圣地亚哥举办的MPEG(专门针对运动图像和语音压缩制定国际标准的组织) 第122次会议上,腾讯音视频实验室首次亮相,自此开启了视频编解码标准领域里的长征之路。在多媒体领域之外,腾讯音视频实验室还致力于各项行业标准的制定,拥有IETF、DASH(自适应流媒体技术)、OMAF等多个技术标准化组织大大席位,成为国际行业标准不可忽视的影响者和领导者。
专利保护,为核心技术保驾护航
在音视频编解码标准化这条长征路上,除了研究员们针对技术创新的苦心孤诣,也离不开腾讯知识产权部对技术标准的专利布局。腾讯知识产权部专门扩建了音视频标准专利组,以在音视频技术标准化的推动和专利保护上,为腾讯的核心技术产权保驾护航。
这一模式也为“中国智造”这一主题下的中国企业,尤其是科技企业树立了一个榜样:不仅要在科技攻关上做到先人一步,同时也需要强化相关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对知识产权相关内容的重视度,方可在愈发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抢占更为有利的战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