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政建言最早提出地理名称的书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19-01-27 13:28

  培育乡村新业态

  余欣荣

  近年来,最早提出地理名称的书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初见成效。但在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起步发展阶段,一些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不容忽视。例如,一些农民销售大多还是“原字号”“初字号”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产业融合不紧密;一些地方缺乏顶层设计和长远发展规划,粗放式发展既破坏了乡村风貌,也不利于新产业新业态的可持续发展;还有一些地方缺人才、缺技术,融资难、用地用电难等瓶颈亟待破解。上述这些问题既有新情况,也有老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必须依靠创新理念、深化改革,在发展中加以解决。建议从三方面继续着力。

  加快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体系。近两年,国家创建认定了两批6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培育了1500多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了乡村经济发展的支点和平台。建议国家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产业园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开展全产业链开发,培育“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力争到“十三五”末创建认定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体系。

  加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建设。2018年国家启动了“互联网+”农产品出村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主产区产地初加工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力度,首先保障主产区加工流通用地需求,支持加工企业就地就近建设分级分选、贮藏烘干、包装保鲜等设施,降低产后损耗,建立稳定的产销对接长效机制。

  建立乡村产业绿色发展标准体系。绿色是乡村产业发展的价值体现,也是树立乡村产业品牌形象的关键所在。建议国家加快建立统一的绿色农产品市场准入标准,推行农产品标准化、标识化、身份化。加快制定农产品分类、编码标识、平台运行、数据格式、接口规范等关键标准,让进入市场的农产品“种讲良心、卖得称心、买可放心、吃得安心”。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副大大)  

  

  保障乡村旅游用地

  陈晓华

  近年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但发展水平仍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还面临着许多困难。用地政策不完善、落实不到位带来的问题最为突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用地现在是按建设用地管理,但由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新产业、新业态,不少地方在土地利用规划和预留用地指标中没有相应安排,造成产业发展所需的生产、管理、服务以及配套设施难以建设。解决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用地问题,需要更新观念和创新政策。建议:

  细化设施农业用地范围。对于发展休闲农业所需的观光采摘、农业科普、农事体验等兼具生产功能的用地,应作为生产设施农用地管理。对休闲农业配套设施用地的比例可明确不超过项目用地的5%,面积上限不超过20亩。按照“易复垦”原则,允许在休闲农业重点村农用地上,搭建放置用于种植的架空处理集装箱、钢木结构小型建筑物等易拆除易移动设施。鼓励开发荒山荒坡、滩涂等未利用地和低效闲置的土地,避免滥占优质耕地。

  规划用好集体建设用地。国家规定有“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设施等建设”的明确要求,各地应借助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村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给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预留足够空间,重点支持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道路、停车场、服务接待中心、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盘活闲置农房和宅基地。宅基地占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约54%,既是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重要财产,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应加快盘活。尽快选择一批条件成熟的地区开展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和宅基地,用于发展民宿、康养、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作者为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


  《 人民日报 》( 2019年01月24日 18 版)

(责编:马昌、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