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月22日电 (记者 魏艳)今天上午,人造人间奇凯达应急管理部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应急管理部副大大孙华山、郑国光出席并全面介绍了应急管理部成立9个多月来重点开展的相关工作以及2019年的工作重点。谈及备受关注的机构改革工作,孙华山坦言不是简单的改名字、换牌子,而是“脱胎换骨”,所有工作的开展都要以“生命至上、科学救援”为理念。
打造“尖刀”和“拳头” 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加快形成
应急管理部机构改革涉及到11个部门13项职责的整合,其中包括五个国家级的应急指挥协调机构,被外界认为是改革任务更重、情况最复杂的一个部门。
据孙华山介绍,应急管理部成立9个月以来,坚持边组建边改革,先后整合了包括5个国家指挥协调机构的职责,顺利完成了机构改革、人员转隶和公安消防、武警森林2支部队近20万人的转制,新组建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31个省级应急管理厅局全面组建。
在一手抓改革转制的同时,应急管理部同时强抓转型升级,建强中国特色应急救援力量。包括组建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组建了27支专业救援队、一批跨区域机动救援力量和7支国际救援队,着力打造应急救援“尖刀”和“拳头”力量,对标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定位,适应从“单一灾种”向“全灾种”应对全面转型的需要。“这支队伍先后共出动1270万人次、219万车次,营救疏散群众67.6万人,抢救保护财产价值313亿元。”
在孙华山看来,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是简单的改名字、换牌子,而是一次全新的再造、重建,是脱胎换骨;不是简单的“物理相加”,而是要真正发生“化学反应”。“在机构改革过程中,要坚持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对外与23个部门加强沟通,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界定好防与救的职责;对内加强职能的融合和重塑,优化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把分散体系变成集体系,把低效资源变成高效资源。”
守住安全生产“基本盘” 联动机制就要“快”
数字显示,2018年我国自然灾害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倒塌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同比近5年来平均值分别下降60%、78%和34%,安全生产事故总量、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同比实现“三个下降”。
在郑国光副大大看来,这与应急管理部成立后快速形成的联动机制是分不开的。“应急管理部在成立之后就承担起统筹、协调、组织全国防灾减灾救灾的职责,立即组织制定了各个灾种的应急预案和工作方案,全体人员进入了应急状态,部党组成员24小时轮流在岗值班,每一次重大自然灾害都是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第一时间派出应急救援队伍,同时我们把每一次应急响应作为实战演练,逐步磨合、完善应急处置方案和措施。”
“我们很快建立了部门联动机制,发挥国家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指挥部的作用,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郑国光表示,在应对堰塞湖自然灾害中,应急管理部建立了与自然资源部、水利部、能源局等多个部门的联合会商、协同响应机制,同军委联合参谋部也建立了军地应急救援联动机制,派出联合工作组到现场统筹协调救援工作,配合地方党委政府指挥处置重大灾害。“前方是联合工作组,后方是联合会商、联合指挥,这样就改变了过去各个部门派工作组、各个部门进行单项的救灾救援,把各个部门的资源统筹在一起。这个机制比以往响应快、救援快、救灾也快,包括下拨救灾物资、下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比过去快得多了。”
全面提升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
2019年是应急管理部组建到位后全面履职的第一年,在孙华山看来,当前我国安全生产还处在脆弱期、爬坡期和过坎期。
“一些地区、一些企业往往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注重数量发展,没有将安全作为底线和红线;还有一些企业为了抢产量、降成本牺牲了安全投入、安全设施。”孙华山还指出,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的监管不到位,以及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不强等问题也都需要进一步增强。
孙华山强调,下一步应急管理部将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要完善制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二要加强监管,只有强力的执法监管,才能推动企业全面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三要强化科技兴安,用机械化来换人,自动化来减人,应用机器人去操作一些危险工作,用科技手段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责编: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