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步高质量,盐城生态文明建设探新路北大英雄2011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19-03-09 09:02

原标题:阔步高质量,北大英雄2011盐城生态文明建设探新路

  近年来,盐城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深入推进“绿色转型、绿色跨越”,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盐城路径。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探索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盐城全力以赴推进黄海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持续推进绿化造林,打造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于千里海疆栽下一道绿色长廊。

  冬日的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蒿红似血,九曲蜿蜒的湿地,候鸟云集。湛蓝的天空下,丹顶鹤腾空飞翔,鹤声清脆嘹亮。盐城拥有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海岸型湿地,湿地面积达77万公顷,是珍稀鸟类迁徙、繁衍必经之地。

  打响生态品牌,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做好黄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等工作,盐城独特的生态品牌逐步走向世界、享誉全球。

  发现“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近千只;被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的东方白鹳和黑嘴鸥分别增至150只和3000只左右;全球每年有近40%的野生丹顶鹤来盐越冬;麋鹿种群数量达4556头,是世界上麋鹿数量最多、基因库最为丰富的麋鹿种群……目前,盐城滨海湿地上生活着2000多种动物,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41种,鸟类已由1983年的265种增至405种。

  以湿地申遗为抓手,答好时代命题,做生态建设的领跑者,盐城赢得广泛赞誉。

  2016年12月,盐城正式启动黄海湿地世界遗产申报工作。2018年10月,项目通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实地考察。短短一年多进展这么快,盐城的努力让人叹服。今年6月,黄海湿地申遗项目将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进行表决,一旦通过,将成为中国第一个以湿地为主题的世界自然遗产。

  速度背后是大量细致的工作:扎实推进遗产提名地环境整治,实施越来越精细化的保护工程,推动遗产展示中心建设,开展社区宣传教育,邀请专家把脉支招……湿地申遗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7万多亩湿地得到恢复。2018黄(渤)海湿地盐城国际会议上,盐城决定在市级层面扩大保护范围,将条子泥、高泥、东沙区域纳入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范围。今年春节后,市政府发出通知,决定在条子泥建立市级湿地公园。

  新春佳节,黄海国家森林公园的草木渐渐复苏,竹林肆意展露绿色,游人徜徉在森林中,无比惬意,他们中很多是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城市慕名而来。

  黄海国家森林公园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平原林场,面积6.8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90%,活立木蓄积量最大达21万立方米,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平均含量达3800多个,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沉甸甸的金字招牌。

  可又有谁曾想到,眼前的黄海森林公园,50多年前是一片荒滩盐碱地。黄海国家森林公园,是盐城市委市政府“生态立市”战略的生动见证,是造绿者创造的盐碱地造林奇迹。

  盐城地处黄海之滨,海岸线绵延582公里,沿海滩涂达683万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盐城人开始在沿海滩涂大面积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绿化海疆。射阳林场、东台林场、大丰林场……一个个“无中生有”的万亩林场,筑起一道生态屏障。

  植绿、爱绿、护绿,躬耕不息,接力不止。2016年底,全市吹响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建设号角,于千里海疆之上构筑“一片林”。2018年完成新造林15.45万亩,改造提升16.8万亩,城镇绿地新增3447公顷,绿化造林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把绿色底色化为幸福成色,盐城正展现林、景、水、绿为一体的绿色生态景观图画。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既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意,更是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坚持把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发展壮大绿色环保产业,用绿色转型推动存量调整、用绿色跨越加快增量提升,盐阜大地铺陈一幅绿色美丽画卷。

  高高的塔筒顶着白色的巨大叶片,阵阵海风吹过,叶片随风旋动……行进在沿海滩涂,林立的风力发电机连绵不断,闪亮的光伏发电板一望无边,这是盐城沿海独特的靓丽景观。

  作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盐城新能源装机总量、发电量均居全省第一。2018年,新能源发电量占全市用电量比重39%,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150万千瓦,居全国首位。

  宝武集团2000万吨级绿色精品钢生产基地落户盐城;东山精密、中天光纤、阿特斯光伏电池、富乐德半导体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提档升级传统产业,510个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完成投资428亿元,新增省级智能车间示范项目9个,300家规模以上企业“上云”……

  突出创新驱动引领,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速成长。2018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37%,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22%,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发挥土地空间优势和生态优势,盐城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海洋生物、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做好“大海洋”文章,构建“新能源+”全产业链,把“风光无限”的清洁能源,打造成最具发展前景的绿色主导产业。

  围绕全域旅游发展,建设国际生态湿地特色旅游目的地和打造上海生态旅游康养基地,旅游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2018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333.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7%,实现旅游总收入374.2亿元,比上年增长16.9%。

  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既是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坚决向污染宣战,向顽瘴痼疾亮剑,盐城全面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彻查整治突出环境问题,打造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宜业宜居家园。

  近三年,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省领先、全国前列,PM2.5平均浓度连续大幅度下降,“盐城好空气”成为重要的城市名片和生态品牌。全省投资最大的跨区域管道引水工程——盐城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去年全面建成,受益人口近500万人。全面推行河长制,2018年实施21条河湖“一河一策”整治行动,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通过验收。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加强固体废弃物、有毒化学品和垃圾处置,危废处置能力新增6.2万吨。

  坚持以“生态立市”为导向,把推进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盐城持续发力,常抓不懈,大力整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抓好化工整治、减煤降耗、大气质量提升、水环境整治、土壤环境安全、黑臭水体治理、生活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治理、生态保护修复、自然保护区管护等挂牌督办十大项目,坚持对标找差,每月督查,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来回应社会关切、取信于民。

  依法有力处置辉丰公司污染违法等问题,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关停化工生产企业22户、危化品码头4个,化工生产企业入园率85%,保持全省第一;大力推进节能减排,非电行业煤炭消费比2016年减少97万吨……全市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扎实有力,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责编: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