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村赛后将变身人才公租房美女箭术杀妖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19-05-13 13:28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将搭建钢结构可转换平台 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完成“天幕”编织 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

  今天将迎来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000天。昨天,美女箭术杀妖北京青年报记者探访了北京赛区的三个冬奥会场馆:北京冬奥村、“水立方”和“冰丝带”。据了解,北京冬奥村将于今年年底实现结构封顶,2020年底达到完工条件。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8月将恢复对外开放,明年7月完成全部改造。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已进入冲刺施工阶段,今年年底将实现封顶封围。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探访北京冬奥村时获悉,北京冬奥村项目今年年底将实现结构封顶,2020年底达到完工条件,赛后将作为人才公租房使用。

  北京冬奥村位于北辰路以东、北土城路以北的一片区域内,目前正处于地下结构施工中。按照目前的施工计划,北京冬奥村项目将于今年7月底跃出地面。昨天上午,在北京冬奥村二标段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地下车库结构的钢筋绑扎。北投集团北京冬奥村项目经理屈晨介绍,北京冬奥村地面二层以上采用钢结构装配式施工,免去了现场的混凝土浇筑,预计可节省至少三分之一的工期。同时,钢结构的室内空间在布局上也更便于拆改。

  现场的效果图显示,北京冬奥村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3.3万平方米,由20栋十余层不等的建筑组成,建筑的外立面配有玻璃幕墙,有些建筑的屋顶还实施了绿化。赛时,这里将为各国运动员及随队官员提供服务,赛后则作为北京市人才公租房,面向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人才进行配租。

  北京冬奥村的规划也很有特色。屈晨介绍,其规划理念源自北京四合院的院落形制,房屋以三合或者四合排列,中间围合成一个庭院,构成住户的基本单位,通过围合和错落的变化形成开放与私密巧妙结合的院落居住空间。

  而北京冬奥村项目的园林景观同样体现出中国的传统文化特色。屈晨指着冬奥村内的中心绿地说,两块造型独特的绿地按乾隆年间的《冰嬉图》进行设计,走入绿地中间,可以感受到清代宫廷冬日冰嬉的场景,这也是北京悠久的冰上运动历史最好的展现。

  此外,以“居住者为核心”的健康建筑理念也是北京冬奥村设计中的一大亮点。据屈晨介绍,绿地空间上铺设有光导管,可以将收集到的太阳光能导入地下车库,用于车库的照明;最先进的5G技术将引入北京冬奥村,冬奥村在赛时将实现5G信号的全覆盖;地下空间彼此也以连廊的方式相连接,方便运动员前往地下的商业配套设施和车库。

  探访

  “水立方”明年7月完成改造

  作为44项已开工的冬奥会工程之一,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将在今年7月底完成钢结构可转换平台的搭建,8月份恢复对外开放,年底具备举办初级冰壶测试赛的能力,明年7月完成全部改造。这是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国家游泳中心获悉的。

  昨天上午,北青报记者在“水立方”的改造现场看到,泳池内的水已被抽干。国家游泳中心副总经理李云峰介绍,6月下旬,泳池内将搭建支撑冰面的钢结构可转换平台,开始由“水立方”向“冰立方”的转变。改造成“冰立方”后,该场馆将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承接冰壶和轮椅冰壶比赛项目。

  李云峰表示,根据改造方案,“冰立方”将在“水立方”水上功能的基础上新增冰上功能,即在比赛大厅中部通过搭建可转换结构及安装可拆装的制冰系统,形成具有4条标准赛道的冰壶场地。

  同时,改造完成后的“冰立方”不仅增加冰上功能,还将实现智能升级,全新的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将有效控制和监测场馆室内的温度、湿度、照明、声学等变化,为冬奥会冰壶比赛提供完美环境。李云峰以场馆温度的分区控制为例说,为了保证赛时运动员的需要和观赏的舒适性,比赛区的冰面温度将控制在零下8.5摄氏度,而距冰面1.5米高处的温度可控制在10摄氏度,观众看台则维持在16摄氏度到18摄氏度。

  按照施工进度,今年7月底可完成钢结构可转换平台的搭建,8月“水立方”将恢复向社会开放;10月底完成制冰和空调除湿系统的安装,年底前完成70%的改造任务,并具备年底举办初级冰壶测试赛的能力;而全部的改造将在明年7月完成,以满足举办冬奥会测试赛的需求。

  李云峰表示,明年完成全部改造后,“水立方”将成为世界首个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的奥运场馆,冬奥会历史上最大体量的冰壶场馆,以及世界唯一既可运行水上项目又可运行冰上项目的奥运场馆。

  “冰丝带”年底实现封顶封围

  作为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项目的比赛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进入冲刺施工阶段。北青报记者从国家速滑馆公司获悉,今年年底,“冰丝带”将实现封顶封围。

  作为北京冬奥会的标志性工程,国家速滑馆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可容纳约1.2万名观众。建筑外立面22条“冰丝带”的设计灵感源于速滑运动员的滑行轨迹,而这22条“丝带”又代表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

  据介绍,“冰丝带”拥有两个“之最”:世界体育场馆中规模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1.2万平方米的亚洲最大冰面。此前,“冰丝带”刚完成“天幕”的“编织”,马鞍形索网屋面的轮廓已经完整地呈现出来。下一步,将正式进入“丝带”飞舞的施工阶段。

  在工地现场,北青报记者看到了“丝带”的样品。整套体系由S形龙骨、玻璃幕墙和发光玻璃管构成。弧形玻璃管是超白夹层玻璃,玻璃中间还要夹上彩釉的膜,以呈现出冰裂纹的花的图案。

  组成“冰丝带”的3360块玻璃幕墙的安装是“丝带”施工中的难点之一。“面积约7000平方米的3360块幕墙玻璃,尺寸就有1680种。”国家速滑馆公司董事长武晓南介绍,索网安装完成后,即将开始玻璃幕墙尺寸的现场实测,幕墙拉索和S形龙骨必须严丝合缝地连接。

  此外,机电安装和装饰装修施工也已经进行,意味着“冰丝带”已进入核心设备的安装阶段。施工方北京住总建设安装公司总工吕莉介绍,场馆地下二层建成了环廊样板间,仅18米的样板段内就用到了五大类18个支架来确保管线的安全。“今后这些管线将全部采用透明化展示,让每位观众能看到场馆的细节。”吕莉表示,环廊上方共排布了空调水管道、新风、排风、排烟、消防、照明、弱电等26根管线,特别采用分侧、分层的方式排布,共设7层,确保管线排列合理美观,并留足检修空间,便于今后的维修调试。

  文/本报记者 李天际

(责编:丁亦鑫、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