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由老厂房改建的文化园区,3366厨房连连看大多属于“千园一面”,运行项目多数局限于餐厅和咖啡馆
老厂房再生的“冰与火”
近日,一篇发布在乐途旅游网的帖子超过8万多人浏览,帖子主要内容介绍了一家深藏在重庆市南川区金佛山西坡的网红酒店。《工人日报》记者注意到,这家酒店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它依托曾经的三线建设厂旧址打造成为了新晋文创地。
《工人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将老厂旧址打造成为文创园,近两年已经成为重庆各地的一个趋势,大量文创园建成或在建,甚至有的文创园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网红打卡地。不过,随着深入探访,记者也同时发现,众多文创园正面临着“冰与火”的尴尬。
一夜之间,满街都是文创园
在中国工业历史发展之中,重庆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知名工业城市,迎来过几次工业发展高潮。其中,上世纪60年代,国内掀起了“三线建设”热潮,大批工业企业开始在重庆扎根,涌现出森昌泰火柴厂、重庆冶炼厂、重庆天原化工厂、重庆电机厂、重棉三厂、巴山仪器厂、重庆卷烟厂等大批知名工业企业,这些企业推动重庆城市化进程,也铸就了重庆不可磨灭的工业记忆。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遍布在重庆的很多厂区因为时代变革进入歇业状态。曾经机器轰鸣的一片繁荣,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逐渐搬迁或退出历史舞台。
荒置的厂区该何去何从?很长时间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将老厂旧址打造成文创园,重庆并非是先例。”相关人士介绍,2000年前后开始逐渐形成的北京798艺术区,在文创圈才是公认的先河之举。据介绍,这个得名于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的艺术区,如今已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化艺术的展示、交易中心,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五年,重庆才真正开始尝试将老厂旧址打造成文创园,不过发展速度非常快。记者从相关机构获悉,截至目前,重庆建成和在建的文创园接近100个,其中更有15个市级特色文创园,包括人气较旺的鹅岭印制二厂、北仓、喵儿石创艺特区等,大多数都是依托老厂旧址建造而成。
“几乎一夜之间,满城都是文创园。”知名旅游达人寒溪告诉记者,重庆的城市名片继夜景、火锅、美女之外,又多了一个“文创”。尤其是随着各种渠道的推广,一些文创园更是成为了游客必去的网红打卡地。
缺乏创意和文化内涵
有人士告诉记者,近两年重庆文创园达到了井喷的状态,以鹅岭印制二厂为代表的文创园每天的游客接待量近万人次,“如果到了周末,更是人山人海。园外堵车,园内堵人,更是成为一道风景。”
不过,虽然重庆突然出现了这么多文创园,但记者发现,知名度高的并不多,能够称得上热门的屈指可数,更多文创园则是寂静冷清。
记者在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京渝国际文创园探访时就发现,园内少有游客,和鹅岭印制二厂、喵儿石创艺特区等相比,可谓是“冰火两境遇”。
“数量众多,发展却参差不齐,尴尬现象的背后还是缺乏创意和文化内涵。”重庆某文创园负责人称,目前重庆大部分文创园业态领域都比较集中,如影视、动漫、艺术设计、音乐、工艺美术等,项目多集中于文化产业、创意办公、体验式消费、“互联网+”的经营模式,加上现在重庆大多数文创园都处于起步阶段,园区运行项目最多的还是餐厅、咖啡馆,游客多半以参观游览为主,参与性较强、面向专业消费群的项目明显不足。
记者在多个文创园看到,前来者多是年轻面孔的文艺青年,他们除了拍照、发朋友圈之外,在园内并没有更多可供参与的项目。“有点失望,这些场景在其他城市也能见到,我初衷是想体验一下具有重庆味道的元素,但根本没有感受到。”从广州专程来鹅岭印制二厂游玩的周显杰略带遗憾地说。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重庆文创园很多,但没有融入城市独特的文化,没有把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和商业资源充分结合,从而发挥更大的价值。到访游客带回家的特产不应该只有火锅底料、麻花、牛肉干,还应该有承载重庆历史文化、人文性格和大山大水的特色文化产品。
“文创园对重庆百年工业遗留下来的老厂区来说肯定是一次变革,也是一次尝试,改造尚在萌芽阶段,也缺乏丰富的经验,所以,对于所有文创园的从业者而言,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鹅岭印制二厂文创园负责人谈道。
“千园一面”如何破局
事实上,重庆文创园遭遇的尴尬困境并非孤例,这在国内很多地方都能感受得到。“只是一味地模仿、抄袭,没有独特的文化属性和文化标签,尽管文创园数量不断增加,但往里面装什么才是目前值得思考的问题。”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李波针对文创园的“热”表现出了冷静的态度。
因此,有专家人士提出,重庆文创园想要破局“千园一面”,各地在建设时应该更注重发展文创产业,将目光聚焦在如何结合传统文化上。“短期来看,模仿抄袭虽然能够降低成本,但是从长远来看,扼杀了将自身和当地文化进一步宣传推广的机会。”
除了与传统文化结合,也有业内人士提到“不创新,文创园只会昙花一现。”李波称,重庆文创园显然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新做支撑,要把自己独有的资源和文化内涵作为文创产品开发的资源库,甚至可以跨界合作,不仅仅局限于旅游行业,可以在更多的领域进行尝试。
据了解,目前,重庆已经成立了首家文化旅游产品研发中心,将工业智能产品与地域特色文化元素相结合,已研发出9大类20多种新型文创产品,而这些产品将进入众多文创园,成为新的亮点。
(责编:赵春晓、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