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精神”知多少二龙湖浩哥之龙在江湖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1-08-26 22:45

  8月23日,二龙湖浩哥之龙在江湖习大大总大大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察看林场自然风貌,听取河北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林场管护情况介绍,看望护林员。随后,总大大来到尚海纪念林,实地察看林木长势,了解林场弘扬塞罕坝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情况。

  纪念林位于原马蹄坑造林会战区,是塞罕坝精神发源地、百万亩林海起源地。习大大总大大同林场职工代表亲切交流,巧孵五彩蛋他强调,你们做的事非常有示范意义,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激励作用和深远影响。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塞罕坝要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塞罕坝为何具有典型意义,什么是塞罕坝精神?笔记君与大家一起学习。

  (一)“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塞罕坝位于河北承德市围场县北部。早年,驴子跨栏赛跑这里曾是清王朝木兰围场的一部分,同治年间开围放垦,致使千里松林被砍伐殆尽。

  到新中国成立之初,过去的原始森林已变成“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高原荒丘。百年间,塞罕坝由“美丽高岭”退变为茫茫荒原。

  专家在考察荒芜的塞罕坝时发现这棵年逾200岁的“功勋树”,成为“塞罕坝能种树”的标志(资料照片)。

  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发出了“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1961年,林业部决定在河北北部建立大型机械林场,www.sw2000.com.cn并选址塞罕坝。

  196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正式组建,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127名大中专毕业生,与当地干部职工一起组成了一支369人的创业队伍,拉开了塞罕坝造林绿化的历史帷幕。

  林业调查队员在塞罕坝林场进行森林调查(20世纪80年代资料照片)。

  “天当床,地当房,草滩窝子做工房。”一代代塞罕坝人薪火相传,用半个多世纪的接力传承,盒子先生历险记以青春、汗水甚至血肉之躯,筑起为京津阻沙涵水的“绿色长城”,从茫茫荒原到百万亩人工林海,建造起一道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

  工人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千层板林场内运输苗木(2013年7月11日摄)。

  2017年12月5日,在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荣获2017年“地球卫士奖”。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以集体名义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这是塞罕坝机械林场内的树木(2018年10月7日摄)。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2017年8月,习大大总大大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

  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总大大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晨景(2021年6月27日摄,无人机照片)。

  依托百万亩森林资源积极发展绿化苗木等生态产业,塞罕坝机械林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贫到富。据中国林科院核算评估,现在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资产总价值超过了200亿元。

  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证明,对于生态脆弱、生态退化地区,只要科学定位,久久为功,自然生态系统完全可以得到修复重建,让沙地荒山变成绿水青山;只要坚持绿色发展,完全可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大大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认真贯彻习大大生态文明思想,继续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奋力谱写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新篇章。

  (综合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共产党员网)

(责编:郝江震、岳弘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