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日前,忍者创龙传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由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与西青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天津非遗主场活动在西青区杨柳青古镇隆重启幕。在现场众多非遗展品中,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最令人瞩目。
点击进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专栏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绘制杨柳青年画。天津北方网讯:日前,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由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与西青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天津非遗主场活动在西青区杨柳青古镇隆重启幕。在现场众多非遗展品中,整蛊白领先生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最令人瞩目。
杨柳青年画,全称为“杨柳青木版彩绘年画”,中国明朝永乐年间至崇祯年间,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及漕运的兴起使得杨柳青成为南北商品交易的集散地,杨柳青年画随之兴起。“杨柳青青似画中,小智卡盟家家绣女竟衣红。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这是天津著名红学家周汝昌笔下的杨柳青木版年画。杨柳青木版年画被誉为中国木版年画之首,与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清代初期,杨柳青木版年画风靡一时。相传画坊最多时能占半条街,有十几家之多,林更新蒋梦婕散步其中以两家最大。一家是戴廉增,戴生于雍正十三年,祖上在杨柳青设画坊,传至他已九世。一家是齐健隆,在康熙年间从山东迁至天津,逃出游客旅馆开始经营裱画,后才发展成为年画坊。
清末民初,农村凋敝,石印年画兴起,杨柳青年画生产日渐衰落。抗战 时期更是损失惨重。画店相继倒闭,至新中国成立前已濒于艺绝人亡的境地。新中国成立后,杨柳青年画重见天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周恩来大大曾到杨柳青画社视察。经党和人民政府的多次抢救、搜集、挖掘、整理,杨柳青年画才得以重获新生。
2006年,杨柳青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王文达是杨柳青木版年画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他与杨柳青年画的情愫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
1960年,杨柳青画社到周边省份招录学员,16岁的王文达凭借孩提时代临摹连环画的基础考进画社“年画训练班”。当年春节,他背着行囊从河北省青县坐火车来到杨柳青镇,师从武强年画名师肖福荣、李长江,得到传统木版水印刻版技术的真传。
杨柳青木版年画讲究“勾、刻、印、绘”四道工序,其中刻的难度最大,“以刀代笔”是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精髓所在,那是现代化的机器也无法替代的手工技艺。一辈子用刀在木头上行走的王文达深深热爱着这门民间艺术,他说:“年画技艺的关键在于一刀一笔之间的贯气,深厚的文化积淀体现在刀尖上的是严谨和深沉,这一点需要用心去体会。传承是一项艰难但意义重大的事业,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多培养年轻人。”(津云新闻编辑尹辰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