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蓟州盘山烈士陵园外景。
廖峰烈士的侄孙从广西来津,树木游泳的力量祭拜叔公。
刘燕海在无名烈士墓前,感慨万千。
天津北方网讯:硝烟散尽英魂存,精神不朽铭在心。
5月已是春回大地、草长莺飞,位于蓟州区盘山脚下的烈士陵园在苍松劲柏掩映下庄严肃穆,缕缕清风吹拂着参天大树沙沙作响,仿佛在向前来祭扫的人们诉说着当年烽火硝烟的战斗场景。这里是天津市唯一一座坐落于抗日战争遗址上的烈士陵园,长眠着2866名不同年代烈士的英魂,包森、田野、卜荣久、王少奇等烈士都长眠于此,还有多少男儿无字姓,只把英灵化作万千松。
在所有烈士墓碑的最前方,左右两侧各安放着一座无名烈士墓,埋藏着129位无名烈士的骨灰和遗物。今天我们不知道他们姓甚名谁,我们只知道当年他们英勇无畏。在墓碑前肃立瞻仰,上面仿佛镌刻着在革命战争年代一位位英雄前赴后继、以身报国的故事,令后人敬仰感动。由于当时战况惨烈、信息不完备等种种原因,一些烈士的信息载录不够详细,英烈骸骨不能重回故里,家乡亲人也不知英烈魂在何方。
今年清明节期间,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开通了“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联合媒体发布了100位烈士的寻亲信息,而这100条寻亲信息中,有5条来自蓟州盘山烈士陵园。为烈士寻亲,fuqinjie只为他们和家人实现跨时空的“团聚”。
肃立 苍松翠柏映忠魂
“盘山烈士陵园始建于1956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在抗日战争的遗址上修建这座烈士陵园,足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意义。”盘山烈士陵园副主任刘燕海带领记者边步行边介绍:“卢沟桥事变后,1938年,八路军宋(时轮)邓(华)纵队挺进冀东,创建了盘山抗日革命根据地。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当年就是硝烟弥漫的战场。”
如今,炮火隆隆的场景已不在,古朴肃穆的陵园在眼前。陵园内很安静,耳边不时响起啾啾鸟鸣。凝望着一座座墓碑,仿佛看到了盘山的每一个山洞都留下了英雄们的足迹,每一个山谷都回响着战士们的壮语。盘山深处村村有烈士,家家做后盾,淳朴善良的百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仰望陵园最高处那座烈士纪念碑,是革命烈士的热血哺育了盘山的苍松翠柏,是先烈们的革命精神鼓舞着后人向前、向前。
“在盘山抗日革命根据地有三多,‘山多、石多、干妈多’,由此就可以看到当时党指挥下的八路军拥有多么坚实的群众基础。”刘燕海说,“这也正是当时修建陵园时选址在此处的主要原因。”这里长眠着1530名在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1021名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逃出俱房间以及300多名在新中国成立后各条战线上英勇牺牲的同志。
拾级而上,甬路两侧是烈士墓区,在这里长眠的多数是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红军及八路军指战员,主墓长眠着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同志和冀东西部地委分委大大田野同志。“每年清明节,革命先烈们曾经学习、工作过的学校、单位,都会派人来祭扫。”刘燕海站在烈士墓前告诉记者说。
田野,原名赵观民,河北省保定人。正当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我国华北、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际,他受党的委派来到天津,在河北省立工业学院(河北工业大学的前身)以实验室助理员的身份为掩护,担任学校地下党支部大大。他利用一切机会,联络组织本校和其他高校的进步师生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发展和培养进步师生入党,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1942年9月19日拂晓,田野在沙峪沟被300余名敌军包围,最终壮烈牺牲,年仅28岁。刘燕海介绍:“学校师生每年都会来到陵园凭吊,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以此告慰英灵。”
每年清明节前后,烈士们的家属、后人总会前来祭扫先烈、缅怀英雄,烈士陵园的档案册上都有清晰的记录,但有很多墓碑自矗立至今从没有亲人来祭奠过。“有些英烈牺牲时很年轻,福州三中家校互动平台他们还没娶妻生子;有些英烈自从离开家乡,就再无音讯;还有些烈士参加革命后为保守秘密更了姓、改了名,或许人们听闻过这个烈士的事迹,但谁又会联想到烈士就是自己的家人呢?”刘燕海意味深长地对记者说。
为烈士寻亲,似乎是烈士陵园里每一位工作人员的使命,自1957年盘山烈士陵园建成至今,守护陵墓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寻亲这件事却始终没有耽搁。刘燕海作为烈士陵园里的新干部,他接过了前辈的接力棒,继续在这条路上不停地奔走。他告诉记者:“时间越久,寻亲成功的难度就越大;越早一天寻找,越能早一天让革命先烈与家乡的家属重新相连。这既是对时代英雄的致敬和缅怀,也是对万千烈属的帮助和慰藉。”
在今年清明节前夕,退役军人事务部开通了“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向全国各大烈士陵园征集寻亲信息,盘山烈士陵园上报了5条信息,而这5条信息都拥有一个相同的特点——“线索较为清晰”。刘燕海说:“每一位烈士留在这个世界上的信息都不同,有人多一些,有人少一些,而有些人甚至连个名字都没留下。我们一步步来,先为线索较为清晰的烈士找寻亲人。”
站在无名烈士墓碑前,刘燕海轻轻地抚摸着墓碑,人造人间奇凯达他对记者说:“当年,他们为了我们付出了生命;现在,我们能为他们做的事也仅仅是寻亲了……”
泪目 101岁的她来祭奠丈夫
今年4月3日,清明节假期,盘山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迎来了年纪最长的一位祭扫者,老者已是101岁高龄,她率领着全家五代人前来,而祭奠的人就是她的丈夫纪子祥烈士。74年前,夫妻一别就再也没有相见;阔别74年后来到丈夫的墓前,她无限感慨满心间,泪珠洒落在眼前。
盘山烈士陵园宣教部大大刘艳菊当天驻守在大门前接待着祭扫的家人。她介绍说:“当时正值祭扫高峰期,有大批烈士家属前来。远远望去这一行人有些特殊,在队伍的最前面是一位长者,在家人的簇拥下而来。”刘艳菊赶忙迎上前,一问得知,长者叫刘继英,是一位101岁的“老寿星”,她是烈士纪子祥的遗孀。这是老人第一次来到烈士陵园祭奠丈夫,后面陪伴她的是一家五代人。
老人虽已年过百岁,但身体硬朗,头脑清楚,语言表达依然清晰。据老人回忆:纪子祥参加革命是在1947年秋天,那时他的身份已是一名共产党员。老人更清晰地记得:丈夫在临行前一再嘱托她,不管千难万难,也要把两个孩子养育好,因为这是革命的根。她当时含泪点头答应了。一年后,刘继英收到了一封前线来信,信中说:纪子祥在密云攻打敌人炮楼时身负重伤,信中无比牵挂的依旧是自己的爱人和两个孩子,他又一次叮嘱爱人要积极为革命作贡献。刘继英记住了丈夫的叮嘱,当上了村妇联主任,积极组织妇女为战士做鞋帽。此后,就再也没有收到过任何书信,也再无他的消息……
纪子祥烈士是蓟州区罗庄子镇泥河村人。纪子祥自1947年参加革命后,刘继英就独自带着两个幼子,那时长子3岁,次子只有8个月大。孤儿寡母的情景下,寻找丈夫是多难的一件事,仅凭一位妇女她哪有能力去寻找?但这件事一直埋在了她的心里,始终割舍不下。后来,两个儿子相继成人,寻找父亲下落的使命改由哥俩儿担下了。据次子纪成才介绍:“当时听闻我父亲在密云地区牺牲,因此我们的找寻重点就一直在北京,但始终没有找到父亲的任何下落。”
时间到了2019年,烈属将心愿告诉给了蓟州区民政部门、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在盘山烈士陵园找到了纪子祥的坟墓,这里虽是烈士的衣冠冢,但也了却了家人的心愿。2020年,纪子祥烈士的遗孀刘继英百岁寿辰,本想到陵园祭扫,但去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陵园没有对外开放,因此才有了今年清明节这令人泪目的一幕。
刘继英在丈夫的墓碑前凝望着,她说:“党和国家给你立碑了,我就找到地方了。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重孙都过来了,全家28口人,今天来了18口人。现在儿孙们生活都很好,你放心吧,以后每年我都带家人们来给你扫墓。”老人的一席话,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老人擦擦眼泪说:“这是大喜的事,我高兴着呢……”
据刘燕海介绍,蓟州区民政部门、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这些年都在不断找寻不同年代在各条战线牺牲的蓟州籍烈士,接他们回家。有些烈士的遗骸的确难以找到,就用遗物代为寄托,在盘山烈士陵园里设立墓碑。为帮助更多革命烈士找到亲属,他们从去年开始建立了为烈士寻亲网站,把烈士的姓名、原籍、参军时间、照片、牺牲地点等信息公布在网上,2020年已为41名英烈找到了亲属。
寻亲 廖峰烈士的晚辈来了
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于今年4月2日正式开通了“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新媒体手段,调动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力量,联合媒体、新媒体平台等社会力量共同为烈士寻亲,努力提高寻亲成功率。上线当晚,很多人的手机都被烈士寻亲信息刷屏,人们竞相参与其中,转发出去,希望凭借自己微小的力量,帮助烈士找到他们的家人。
寻亲信息发布后的第六天,廖佳良、廖佳明等廖峰烈士的5位侄孙经历舟车劳顿,从广西东兰县抵达天津市蓟州区。在蓟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带着鲜花来到廖峰烈士的墓前祭奠。
“叔公,我们来看您了。”初次来到烈士墓前,晚辈们长跪于此,抚摸着墓碑,话一出口,声音哽咽,潸然泪下。
为廖峰烈士寻找家人始于2016年,刘燕海讲述说:“我们在整理烈士档案时发现,廖峰烈士的信息相对比较细致,2016年时我们给当地发去了一封公函。或是因为村落已经更名,或是因为信息欠发达,函件发出后没有收到回音,但我们为烈士寻找家人这件事一直没放下。”今年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开通了“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盘山烈士陵园报送的第一条线索就是廖峰烈士。
据了解,廖峰烈士原名廖庆先,壮族,1912年出生于广西省(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三石乡巴纳村。广西与天津相隔2400公里,廖峰这一路经历了哪些战斗?刘燕海通过档案资料向记者介绍:“廖峰烈士1929年在当地参加了红七军第三纵队,是一名宣传队长;1931年随红七军转移到了湘赣苏区,与中央红军汇合,这一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4年8月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底到达陕北;1937年9月,东渡黄河组织战地工作团赴山西、河北等地开展游击战斗。1943年初,调到冀东军分区十三团任副政委。”
1944年5月18日,廖峰在蓟县爨岭庙遭到敌人四面包围,在激烈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后被俘。在监狱里,敌人用尽各种手段,软硬兼施,想从廖峰口中获知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情况,但他视死如归、坚贞不屈。当年10月,因伤势过重而不幸牺牲,其遗体埋在了水泉沟的万人坑中。
廖峰烈士的后人介绍:“从小他们从长辈处得知,叔公是革命烈士,抗日战争中牺牲在天津、河北一带。但当时信息闭塞、交通不便,部队与烈士亲属一直未取得联系。于是,东兰县为烈士在当地修建了衣冠冢,后辈们每年都去祭扫。”今年,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开通,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经多方努力,核实廖峰烈士为现东兰县三石镇纳合村人。东兰县副大大陪同烈士家属来津认亲,他们希望此次天津之行,把烈士的遗志带回到东兰老区,传承和弘扬廖峰烈士的革命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汲取更强大的精神动力。(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