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展现各地幸福图景“暖活实”挖掘农民奋斗故事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巧孵五彩蛋粮食安全的支撑作用怎么样?共和国大粮仓里群众的小康生活成色如何?近日,记者深入三江平原腹地的田间地头,品科技、看长势、算收入,一幅幅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丽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这是7月2日《农民日报》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中开栏的话。
作为了解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重要窗口,《农民日报》于7月2日推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相继推出多地相关系列报道,聚焦基层一线,展现各地群众小康生活的幸福图景。
其中,驴子跨栏赛跑7月8日—10日的“中原大地看小康”系列报道中,《大别山里幸福一家人》《中原粮仓快乐种田人》《苗木丛中奋斗脱贫人》3篇文章以简练、朴实、通俗而又客观的新闻语言记录,以“暖、活、实”的风格特色,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报道中不断出新、出彩。
暖:农村里的小故事讲好脱贫大主题
如何将新闻事件以温暖、有趣的形式带到读者面前?《农民日报》“中原大地看小康”系列报道,找准切入点,通过小题材讲好脱贫中的温暖故事、小故事折射脱贫大主题,把新闻报道变为“入脑”“入心”的正能量,实现了“温度”与“深度”的契合。
《大别山里幸福一家人》《中原粮仓快乐种田人》《苗木丛中奋斗脱贫人》3篇报道,www.sw2000.com.cn关注、聚焦“大别山里的韩光莹”“种粮大户、豫南遂平县军红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军红”和“许昌市鄢陵县大马镇任营社区脱贫户聂建民”3位普通、平凡却典型的摘帽脱贫代表,折射出决战脱贫攻坚的时代大主题。
2018年10月,许昌市鄢陵县大马镇任营社区脱贫户聂建民脱贫摘帽,事业越来越红火。大马镇扶贫干部把这一转变过程的点点滴滴都看得清清楚楚,于是鼓励聂建民加入“大马镇脱贫攻坚之星宣讲团”。采访即将结束时,聂建民突然“表白”:“我想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如果没有你们这样的好干部帮助我,找我谈话解心结、给我担保赊苗木、助我申请贷款、帮我到处找销路,我也不可能走到今天。我也想成为一名党员,盒子先生历险记像你们一样帮助更多的乡亲步入小康生活。”7月10日《农民日报》推出的《苗木丛中奋斗脱贫人》,以暖暖感人的叙述,讲述了聂建民在脱贫路上“积极入党”的小故事。报道中,《农民日报》记者用心地将描述聂建民“积极入党”的故事以小标题《表白》命名,生动表达出聂建民的人物心情。
活:善用倒叙讲活大别山里幸福一家人
“许多年之后,面对田铺大?G,韩光莹就会想起他的红色家史。革命战争年代,韩光莹家是一个红色的家庭,火柴人前线爷爷是伤残老红军;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时期,韩光莹家是一个奋斗的家庭,怀揣梦想,走出大别山;进入新时代以后,韩光莹家是一个圆梦的家庭,响应党的召唤,回乡创业,成为大别山区乡村振兴的先行者。”在7月8日《大别山里幸福一家人》报道中,记者在文章开头以倒叙的方式引出报道对象,红色之家、奋斗之家、圆梦老家——韩光莹一家,让读者产生了更高的阅读兴趣。
《苗木丛中奋斗脱贫人》则以“信”打头:“近日,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大马镇任营社区脱贫户聂建民给许昌市委大大胡五岳写了一封报喜的信……一位普通农民为什么要给市委大大写信报喜呢?故事还要从2019年6月聂建民和胡五岳的一个约定说起”。这样的倒叙方式,巧妙地引出了许昌市委大大胡五岳与脱贫户聂建民的相识场景,让整篇稿件更具现场感,读起来沉浸其中。
叙事作为一种思维和表达方式,选用得当便能够实现正确的信息和意义传输效果。《农民日报》“中原大地看小康”系列报道中,不乏采用倒叙这一叙事策略的写作手法。叙事学中,倒叙是一种逆时序,这种时序容易产生吸引人注意力的效果。
实:语言简练朴实讲述中原大地奔小康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学的基本要义。“中原大地看小康”系列报道以真实、简练、朴实、通俗的新闻语言记录下中原大地脱贫奔小康的幸福故事。其语言调性平易近人、可读性强,报道的公信力也大大提升。
《农民日报》作为在“三农”宣传领域的主流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指导全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舆论工具,聚焦广大农民群众,挖掘农民奋斗故事,在农业和农村工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县乡领导及农民群众中广受好评。
“现在过麦季真轻松,我们流转的6600亩地,连收代种加销售半个多月就能全部忙完。”49岁的魏军红说,“如今机械化水平高了,种地不再是累活,靠着双手,在土地上就能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而令魏军红的妻子吴焕军感触最大的是,刚结婚时家里穷得连件像样的衣服都买不起,日子过得很清贫。而现在,“通过种地让家里的条件变好了,现在需要啥家电都可以随意添置,每年农闲时出去旅旅游,平时没事了可以跳跳广场舞。”7月9日《中原粮仓快乐种田人》的报道中,记者运用大量朴实、生动的语言,借采访对象之口,生动、写实地道出脱贫奔小康路上的点滴变化。(见习记者 李美霖)
(责编:宋心蕊、燕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