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将迎万亿蓝海市场 专家建言政策发展方向
2019-01-18 17:31来源:《财经》新媒体消费/贷款/手机
原标题:消费金融将迎万亿蓝海市场 专家建言政策发展方向
随着传统消费逐步饱和,魔域海盗熊猫消费开始由量向质转变,由此带来的是消费升级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加速。1月18日,针对国内消费金融行业市场变化,《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下称“报告”)称,与国际市场相比,中国消费金融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消费贷款在贷款总规模盘子中比重增加,而无抵押、无担保的消费贷款在整体消费贷款中比例大幅提升,消费金融公司将迎来万亿蓝海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从近年消费金融发展趋势来看,一方面消费金融产品契合了居民教育文化、医疗保健、旅游服务等新消费内容,与传统银行住房、汽车贷款形成了错位发展;另一方面,消费金融业务创新使得新消费板块在个人消费支出中比例上升,教育消费、文化消费、医疗消费、养老消费、旅游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等消费新业态迎来蓬勃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在新监管和去杠杆形势下,通过不断开发消费新场景并嵌入金融服务将是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发展方向。随着互金平台陆续退出,持牌机构头部公司则需要不断规范自身行为强化龙头效应。未来,科技手段提高风控能力有望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的护城河,利用降低逾期风险等方式提高平台收入利润,并依靠细分领域消费场景,获得多元化获客渠道。
万亿蓝海待爆发 持牌机构龙头效应显现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以往三驾马车主要依靠投资,而现在则转向消费驱动。从核算角度看,2018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78%,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个百分点。
除消费不断增长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正在不断改变。80、90后已逐渐成为主要消费人群,与传统消费群体不同,新兴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更加超前,价格已不再是决定消费的唯一因素,借贷观念更易被接受;此外,受消费升级影响,三、四线等小镇城市消费人群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在此背景下,当期现金已无法满足人们消费需求,而传统借贷业务又格外看重资产。消费金融公司凭借审核快、授信灵活等特点满足了消费者的即时与潜在需求。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短期消费贷款已由2004年的1253亿元增长至2018年9月的8.23万亿元,增长近66倍,而同期中长期消费贷款仅增长15倍。
仅消费金融部分,报告显示,规模已由2010年1月的6798亿元攀升至2018年10月的8.45万亿元,占境内贷款比重由1.7%上升至6.3%。但记者注意到,对比国际来看,国内消费金融产业2015年消费信贷(除房贷以外)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仅为20%,低于韩国的41%和美国的28%,所以相对意义上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滞后发达国家较多,仍有广阔发展空间。
蓝海市场吸引传统银行、持牌机构、网贷平台以及租赁公司纷纷进入。报告称,从市场主体看,获批消费金融公司已由2009年的4家增至目前的25家,25家消费金融公司中主要出资代表还是传统商业银行,这一方面是传统商业银行挖掘消费金融领域的做法,另一方面以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等电商背景消费金融公司以及众多的网络小贷牌照共同组成了主体多元的消费金融市场主体。
然而消费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致使竞争主体不断增多,竞争程度加剧演化为红海态势。信用风险、共债风险、监管套利、暴力催收、消费者保护不力等问题层出不穷,行业乱象频频发生。对此,监管层开始利用政策规范消费金融行业发展。
根据报告统计显示,自2017年以来,监管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整顿措施以规范行业的发展,包括:《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及《关于全面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的意见》。
在一些列政策加持下,消费金融公司在2018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数据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贷款余额增速曾降至25%左右。由此,消费金融行业超高速发展以及超额利润回报的时代随着周期到来、行业竞争加剧已经结束,行业发展逐步回归理性。
尤为注意的是,2018年7月起,网贷平台在上游集资环节问题不断显现。仅7月,国内互联网金融平台暴雷企业超过40家,涉及金额超过1200亿元。彼时互联网金融行业处于行业困境和洗牌的关键时间节点,而捷信消费金融等持牌机构龙头效应却逐渐显露。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经济学教授表示,随着中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增加、消费贷款在贷款总规模盘子中比重增加、消费贷款中房贷、车贷等中长期贷款比重降低,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凭借其自身优势大力拓展与商业银行错位发展的无抵押无担保消费贷款,使无抵押无担保消费贷款在消费贷款中比例大幅上升,消费金融公司将迎来万亿蓝海市场。
金融科技增强风控 普惠金融覆盖多场景由于抵押物欠缺和征信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成为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而这部分群体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而言,正是与传统信贷业务错位博弈的机会,因此,普惠已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的一大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自从2014年银监会允许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开展异地业务以来,各家消费金融公司不断将产品和服务向中西部、三四线城市、甚至乡村下沉,拓展城乡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报告调查结果显示,以普惠金融指数核心指标计算,从“普”值评估结果看,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网贷平台对贷款者的月收入要求较低,因此,消费者不仅服务大城市也大量分布于中小城市甚至将服务延伸到农村地区。而从“惠”值计算结果看,排名较高的公司广泛分布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优质互联网金融公司和一些在消费金融领域开展服务的商业银行,例如捷信消费金融、白条等。
从调查数据来看,消费信贷的用途较为宽泛,满足了客户在各个方面的消费需求。相比比重方面,买家电占比为26%,教育培训、旅游、家庭装修和非车交通工具比重分别为16.4%、10%、13.6%和7.8%。
不容忽视的是,因覆盖人群范围较广,消费金融公司面临着借款端违约率上升、部分借款人恶意拖欠、风控能力不足、借款人逾期严重等资产端违约难题。因此,消费金融公司亟需加强反欺诈、资产审核、风险管理等能力以应对进行有效风控。
对此,报告称,消费金融公司正在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金融服务手段、提升金融行业资源配置效率;并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优化金融服务渠道、创新手段,通过手机、APP、网上直销、电子商务平台等渠道,构建线下网点和线上补充的业务网络体系。
以捷信消费金融为例,捷信集团首席执行官翁德雷·弗里德里奇曾表示,捷信集团每个月需要做六百万到七百万个信贷决定,其中有两百万个决定在中国发生。特别是在双十一或其他购物季,信贷决定数量还会上涨。因此,中国风控团队使用的科技是整个集团最先进的。在中国做出信贷审批决定,中位时间只需要十三秒。
据了解,在这一些列决定背后,捷信消费金融运用的是大数据、运算力、人脸识别等技术。一方面捷信集团需要收集大量数据以鉴别客户群体质量;另一方面,针对初进职场没有信贷记录的客户,需要对其在日常生活中所留下来的电子痕迹进行分析,例如手机流量、漫游业务等。
正是在科技的支撑下,消费金融得以覆盖更多场景,目前消费金融公司纷纷加快业务布局,满足新消费领域产品创新的步伐。业务范围涵盖大众消费、婚庆、家政、养老、健康消费、信息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化体育消费等消费热点。
赛迪顾问节能环保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申燕表示,未来消费金融将继续处于增长期,整个行业整体仍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消费场景、风控能力、获客能力和资金端获取能力将成为消费金融平台的核心竞争因素。除资金成本外,打通资产端及负债端、拥有低成本获客技术及丰富消费场景的消费公司才能够实现差异化竞争,成为细分行业龙头。
持牌公司业务模式趋于成熟 行业发展仍待政策完善根据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2018消费信贷市场报告的指标体系(CCWE指标体系)结果显示,通过“普”和“惠”值加总就得到出普惠金融的衡量度,其中普+惠综合排名前五名分别是捷信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农业银行、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等设立较早的消费金融公司。该结果即反应了中国目前消费金融市场服务大众满足不同层次金融需求的发展现实,也说明较早成立的捷信、中邮、兴业等不同消费金融主体的业务模式正变得日臻成熟。
据悉,报告调研涵盖了全国30个省区的109个城市,其中包括东部的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南部的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西、广东和海南;北部的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中部的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的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新疆、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等。这109个城市中包含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部分三线、四线城市,调研涉及获批的金融公司、银行、其他金融机构、网贷代理平台等50家各种类型的消费信贷提供商共计1169份样本。
从G20峰会发布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和清华大学CCWE指标体系评估对比结果来看,消费金融公司作为发展普惠金融的中坚力量在市场上的变现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质量指标上录得较高分的捷信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上海银行,近些年通过大力分布网点、发展场景式消费贷款及开发样式多、线上线下全覆盖、申请灵活的消费金融产品,满足了传统金融机构所覆盖不到的领域。
其次,互联网金融公司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技术优势,也在挖掘传统金融不能涉及的低端利基市场,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此外,传统商业银行利用自身多年积累的业务优势,近年来不断进军消费金融行业。
从市场主体看,获批消费金融公司已由2009年的4家增至目前的23家,23家消费金融公司中主要出资代表还是传统商业银行,这一方面是传统商业银行挖掘消费金融领域的做法,另一方面以持牌企业捷信消费金融,以及电商背景消费金融公司和众多的网络小贷牌照成为主体多元的消费金融市场主体。
对于未来消费金融发展政策的建议方面,专家认为,第一要将各类消费贷企业纳入统一的监管体系,减少“灰色地带”出现的几率,同时让消费者享受到相同标准的保护;第二,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消费金融公司融资途径,建议监管机关进一步提升资产证券化工作的通明度,加快审批速度;第三,不断发掘长尾客户和利基市场,挖掘潜在客户需求;第四,加强内部风险管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手段了解借贷者风险,加强贷后风险管理,将客户分级并采用浮动利率和采用保险机制,从而较好的规避风险;最后,建立完备的个人征信系统,政府首先应推进央行个人征信系统数据免费公开,降低消费金融结构的成本,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通过宏观调控联合各行业各地区,将个人涉及的所有行业纳入征信系统中,实现信息共享。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消费金融将继续处于增长期,行业整体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消费场景、风控能力、获客能力和资金端获取能力将成为消费金融平台的核心竞争因素。而政策的完善也将成为关键,不管是行业的统一监管、融资渠道的多元化,还是个人征信系统的完善都将成为促进行业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