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小智卡盟由中信出版集团和百信银行联合主办的2018信睿论坛——新技术革命与人类共同命运在北京成功举办。
当下,我们处在一个快速变化却又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人类面对科技发展、技术颠覆、经济危机、生态危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恐怖主义等诸多挑战和问题。
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议题是什么?哪些议题决定了未来人类的共同命运?今天的政府、组织和个人如何建立共识,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2018信睿论坛邀请了各领域顶级专家、学者,从新技术、经济、金融、教育、生物等方面深入讨论影响当今世界的重大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可行路径。
中信出版集团集团总编辑乔卫兵在开场致辞中指出:我们正进入一个充满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的时代。新技术革命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的速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全面的舒适和便捷,但也可能会产生更大的不平等,引发新的矛盾与冲突。这激发了人类开始思考共同命运、携手应对未来的一系列难题,包括数据安全、金融危机、基因技术、人工智能等。中信出版集团作为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出版机构,一直以来紧扣时脉搏,追踪社会发展前沿,关注人类命运。2018信睿论坛旨在与全球最优秀的思想者建立连接,为广大作者、读者及各界人士提供思想交流与碰撞的平台。
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引领未来
《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三部曲作者、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21世纪新挑战》的主题演讲中谈到:如今,人类虽然已经战胜饥荒、瘟疫和战争,但仍然面临新挑战,比如战争重演、生态崩溃、科技颠覆、数据霸权、“无用阶级”逐渐扩大,人类将不断重新设计我们的周围世界和内心世界。为应对这些挑战,最重要的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全球性的合作。中国在这其中的角色至关重要,中国目前的地位是独特的,可以在全球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图:尤瓦尔•赫拉利
新技术革命助力中国的崛起与未来繁荣
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发表了题为《在历史中寻找今天的答案》的主题演讲。雷颐提出:从历史上看,大航海时代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中国都因为拒绝或被动接受新技术而逐渐落后;在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第三次浪潮”来临时,中国主动迎接、拥抱新技术,跟上了时代的脚步,三十多年来,互联网、物联网和虚拟经济等技术已经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图:雷颐
拆除或重新定义边界是人类进化的基本方法
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在题为《活在未来的人》的演讲中指出:人类往往被自己的能力、知识、经历和脚步所限制,最重要是被自己内心不自由的状态所限制。要想打破我们的边界,对未来持续探索,我们必须建立完善的市场制度,改善我们的教育系统,使资本与科技达到良性结合,去探索不可及之处、不敢想之处以及未知世界。人类最终才能站在科技之巅,站在未来高远的地方。
图:冯仑
数据信仰:当算法成为人类的新共识?
赫拉利指出生态崩溃、科技颠覆和战争威胁这三个挑战不能分开对待,人类必须以合作的态度来应对。
正安康健创始人梁冬和百信银行副行长王晓玮与赫拉利进行了关于数据信仰的讨论。
面对梁冬关于未来数据独裁的时代是否还有独立个人的提问,赫拉利认为:一方面算法在监控、影响我们,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定;另一方面,我们也可能丧失自主决定的能力。所以,人类必须更好的了解自己,才有能力保留自己的本色和决策权。
王晓炜则论述了拥有用户数据的金融机构如何获取用户信任,他认为如果金融机构能够好好利用科技,合规合法地使用数据,不仅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地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还可以赢得信赖。
图:尤瓦尔•赫拉利、王晓炜、梁冬
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将导致新的不平等和新的鸿沟
赫拉利与知名科幻作家、儿童通识教育品牌“童行学院”创始人郝景芳的对谈聚焦“智能时代的个人命运”。
郝景芳就创造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人工智能是否会具有动机和情感等议题向赫拉利提问。
赫拉利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帮人类做决策,但短期内还无法产生意识,无法感受情绪的变化。
关于教育,赫拉利认为未来人类工作岗位将不断更新,孩子必须能适应快速变化,不断学习新东西,也应该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孩子的判断能力。
赫拉利提出,现在我们又面临新的一种鸿沟的出现,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有些国家走在前面,有些国家还不知道最近新一波的技术浪潮究竟发生什么,这种鸿沟是存在的。
图:尤瓦尔•赫拉利、郝景芳
金融与科技的新融合是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在人类面临的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中,金融风险爆发频率高,危害巨大。我们如何借助技术的创新促进金融与科技的新融合,并进一步变革旧的金融规则和金融体系,强化金融监管,帮助我们防范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
世界顶级理论物理学家、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杰弗里•韦斯特在题为《生物、城市与公司未来》的主题演讲中指出:生物体、公司和城市都遵循规模定律,即事物的某变量会与事物的规模呈现清晰的、非线性的幂律关系。从企业角度来说,公司或者企业的发展跟生命体一样,是有极限的,增长到一定规模之后,增长速度就会放缓,生命力会越来越弱。
图:杰弗里•韦斯特
世界经济论坛成员、玛氏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布鲁诺•罗奇则在演讲中提出了“互惠资本主义”的概念,他认为应该把公司看做一个具有伙伴关系的共同体,以互惠为核心将股东利益最大化。具体来说,要平衡社会资本、人类资本、自然资本和财务资本这四类资本的回报率、投入和产出的效率。
图:布鲁诺•罗奇
在人类社会面临的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中,金融风险爆发频率高,危害巨大。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受重挫。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今天,探讨如何借助技术的创新促进金融与科技的新融合以及如何进一步变革旧的金融规则和金融体系、防范金融危机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清华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朱宁谈及了中国的“刚性泡沫”,对投资者的刚性担保或保护会造成投资者对投资风险预期的错误扭曲,而这种扭曲有可能带来资产泡沫,应该进一步深化改革,让市场更大限度地发挥配置资源作用。
图:朱宁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滕泰提出了“软价值”的概念。“软价值”不以消耗地球资源为前提,主要以人类创造性思维活动为财富源泉。他指出,在“软价值”时代,金融风险管理应该了解市场参与主体,以及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的认知变化。
图:滕泰
和逸金融董事长林华认为,金融应该与科技相融合,融金是横轴,科技是纵轴,科技进步让金融的广度跟深度不断延伸,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并且定制个性化的监管。他判断未来科技的核心是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与此同时,金融科技也必须拥抱监管,加强监管。
图:林华
在被问及如何去戳“刚性泡沫”时,朱宁认为,没有特别好的万全之策,但不意味着没有任何希望,我们仍然可以有相应的化解措施。去杠杆是个痛苦的过程,更多的问题是如何让让大家感受不痛,让大家能够正面、从容地面对经济周期里的经济放缓和衰退。滕泰表示,随着社会财富结构的变化,即便某些资产价格有泡沫,它对社会的冲击也越来越小,或者说整个社会的承受能力比以前增强了。罗奇也认为经济结构在发生变化,每一轮泡沫破裂都不是世界末日,可能是旧的经济发展范式到一个阶段,会出现新的经济发展范式,不一定出现泡沫破裂的情况。
图:朱宁、滕泰、布鲁诺•罗奇
基因技术将重新解释人类文明史,并深刻改变人类社会
基因和生命科学与每个生命体、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生物科技领域的革新也会在未来极大地改变人类生活。
华大基因CEO、《生物密码》作者尹烨在生命与科技论坛上以各种各样的案例阐述了基因对人类的影响,它决定了我们的体征、禀赋和繁衍等各方面,重要性不言而喻。人类应该崇敬科技缔造的未来,生物技术无分好坏,在乎用者之心;心正,我们就能够把它用在正确的道路上。
图:尹烨
国家博物馆讲解员、新锐人文历史科普作家河森堡发表了题为《匮乏如何塑造人类》的演讲,阐释了基因技术如何助力考古研究,从而帮助人类了解历史。他以殷商王朝时期的活人祭祀为例,指出迷信一旦和匮乏共生,就会发生出非常恐怖的行为。整个商王朝,食物的匮乏非常常见,活人祭祀可以消灭一定比例的人口,人口压力随之减弱,食物匮乏的困境也会因此得到缓解。所谓的活人祭祀,其实是被匮乏环境筛选出来的,继而被加强和固化为迷信行为。
图:河森堡
在围绕主题“生命的过去与未来”的对谈中,尹烨提及了生物科技的力量,比如我们可以利用亲子鉴定技术找到20年前连环杀人案的罪犯;而未来,伴随着智能的进步、工具的进步,人类的物质属性和生物性也会适应技术的发展,就像历史上我们因为枪的发明而放弃盔甲一样。梁冬认为生物技术的发展可能可以治愈癌症,但人类社会还会出现其他新疾病,永远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解决。河森堡则认为过去人类的平均寿命短,还不足以活到担心癌症的年龄,癌症的存在恰恰表明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谈及如何克服焦虑,河森堡认为焦虑跟痛感一样,并不是完全负面的东西。尹烨从生物科技的角度解析了这一问题。他指出,理论上我们可以通过外界方式改变人体内多巴胺等激素的水平,从而控制情绪,但实操上不一定能达成。梁冬则认为我们可以站在更大的时间或空间维度上,去看到悲观的事情值得乐观一面、乐观的事情值得悲观的一面。
科技填平教育鸿沟
科学技术作为教育发展的原动力,在教育产业里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究竟科学技术的发展,包括人工智能的一些技术突破,会对现在以及将来的教育产业产生什么影响?
在科技与教育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五十人论坛成员汤敏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填平教育鸿沟》的演讲。他提出教育的不公平,核心在于教育质量的不公平,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水平。而互联网技术缓解了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把优质教育资源分享出去,形成一个终身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模式。
图:汤敏
科学队长创始人纪中展讲述了他对教育与科技的一些警惕和思考。他指出科技不一定完全能解决教育的问题。如果我们唯科技论,就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现在的知识付费把体系化知识切割成越来越多的碎片,我们应该警惕未来的孩子是否接受的是零散式、碎片化的知识。
郝景芳在关于未来教育的演讲中说,教育最重要的功能,并不是传递任何一个学科现在的知识,而是让孩子能够为未来的人生做好准备,教会他们快速适应变化,教会他们独立判断和思考。这也是她创办儿童通识教育品牌“童行学院”的宗旨之一,希望能让学生去思考如何发现自我、探索世界,能在一个宏观的整体框架里面去学习。
图:郝景芳
在关于智能时代与未来教育的对谈中,汤敏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发掘人的潜能,互联网正在颠覆教育模式,人工智能在将来会冲击人最核心的竞争力。郝景芳认为教育应该让孩子成长为有判断、有思考、有选择的、成熟的个体。纪中展则认为应该教会孩子幸福快乐的能力并且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他还反对过度包装科技、滥用新名词,多回到教育的本质;郝景芳同样提倡回到教育最朴素、最基本的概念上;她也期待人工智能可以在未来助力教育,在线下帮助指导学生练习。
此次论坛同时发布了中信出版集团与百信银行的合作产品“读贝”,由中信出版集团集团总编辑乔卫兵和百信银行行长李如东共同发布。读贝希望用科技和算法来提升公众的阅读体验,通过这种基于阅读的社交,让知识、智慧、情感在人与人之间通过阅读来进行更好的连接,提升文化的传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