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在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中,www.chunmiao.cn1986年8月21日是一个值得所有天津人铭记的日子。就在那天,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视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天津经开区)并欣然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
天津经开区建设初期
天津经开区建设初期
天津经开区盐碱荒滩原貌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天津经开区正式投入开发建设,打进第一根定桩柱 资料照片
天津北方网讯:在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中,1986年8月21日是一个值得所有天津人铭记的日子。就在那天,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视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天津经开区)并欣然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
随着题词不胫而走,当时改革开放的创业者们无比振奋,奔走相告。也正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港中旅oa天津经开区这片原本荒凉贫瘠的盐碱滩涂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变。
1984年春天,中央决定开放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海南岛,并在这些城市中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天津经开区便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1984年12月天津经开区成立,地点设在原塘沽盐场三分场。
“当时,那儿除了盐池子,还是盐池子,别说绿地,就连进来的路都没有。”曾任天津经开区主任的叶迪生回忆。也是从那时起,逃出康培房间这位我市知名的半导体领域专家便与无数创业者一起,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夜以继日,开拓创新,在这片盐池子里闯出了一番天地。
没有路,那就先修路;没有办公场所,那就临时建起一排平房,挂上管委会的牌子;水电煤气供暖道路等一系列配套硬件一点一点推进,提里奥的尝试一步一步完善。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停电现象还比较普遍。对于不少国外先进制造业企业来说,电力的持续供给是他们非常看重的一点。于是,叶迪生找到电力局,说服他们经开区不能停电。电力局大大谈困难,叶迪生便用了激将法,拉着电力局大大当着经开区大小几十家外商代表作出了300天不停电的承诺。
300天过去了,又是3000天不能停电!就这样,朱瑞峰最新消息天津经开区成为当时全国唯一不会停电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叶迪生说,这个叫“仿真的国际投资环境”,一定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好,要建成能够让国际接受的这种投资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稳扎稳打的同时,项目投资也需尽快到位。
当时,邻近的香港、东南亚等地曾是招商首选。可真正去谈的时候才发现珠三角天然的地理优势让这些投资人和企业基本不考虑天津。“是邓小平理论中‘我们对外开放是全面的对外开放,不仅对发达国家开放,也要对发展中国家开放,但是主要是对发达国家开放’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我们。”叶迪生说,“天津最大的优势就是离北京特别近啊!”
于是,从那时起,天津经开区面向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搞起了“远洋战略”。从此,来自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源源不断。
1986年8月21日,邓小平来到天津视察工作,在天津经开区挥笔写下“开发区大有希望”七个大字,成为鼓舞天津经开区乃至全国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进的动力。同时,邓小平指出:“天津在港口和市区之间有这么多荒地,这是个很大的优势,我看你们潜力很大。可以胆子大点,发展快点。”
随着天津经开区招商引资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这片热土又瞄准具有发展潜力的跨国公司和世界500强企业,提出了“1:2:3”的招商要求,即开发区投1元人民币建基础设施,外商投2美元建工厂,产生不小于3美元的产值。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就这样,摩托罗拉来了、PPG来了,康师傅也来了……“我们有一句话是说,要引进巨人型的企业,要和巨人同行,我们最后的目的是要培养出自己的巨人,所以我们这三句话就是引进巨人、和巨人同行、培养自己的巨人。这是我们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最根本目标。”叶迪生说。
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天津经开区全力以赴,马不停蹄。
今年将迎来天津经开区成立37周年。从“一枝独秀”到多层次改革开放的“百花齐放”,从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马当先”到全面深化改革的“万马奔腾”,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如今,天津经开区仍是天津人的骄傲:截至2020年底,这片投资沃土已累计引进97个国家和地区外资项目6271个,实际使用外资650亿美元,118个《财富》500强跨国公司投资了424个项目。同时,众多高端产业在天津经开区聚集发展,形成了由汽车及高端装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2个1000亿级、化工新材料和医药健康2个500亿级以及现代服务业组成的“4+1”高质量产业集群。(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