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年人群中慢性肾病发生率在人群中超过了10%,变异怪婴慢性肾炎成了最常见的病因。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医院肾内科主任侯凡凡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怎样让慢性肾病患者安享生活,对于患者和医生来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
患者要积极面对疾病,不要做被动的疾病受害者,而是主动接受疾病管理,和疾病斗争,这样才能在生理上心理上都能安享生活、改善生活质量回归社会。医生也要加强沟通,让患者了解疾病的知识,更有效地完成疾病的管理和治疗。
慢性病患者 如何减少药物肾伤害
侯凡凡院士提醒,肝肾是很多药物排泄和代谢的主要器官,肾脏也是很容易被药物损伤的主要靶器官。所以她特别提醒市民说,策动老爷车患有多种慢性病基础病的中老年人不要随便吃药,尤其是本身就肾功能不好甚至有慢性肾脏病的,“要最大程度避免药物造成肾伤害,就不能随便听信偏方和‘朋友介绍’随意吃药,随意到药店买药吃。一定要听专业医生的医嘱来用药。”侯凡凡院士说,临床中,有不少患者,到医院治疗时,已经拖成严重肾病,比如尿毒症,甚至肾衰竭,万圣夜人偶事件簿1有的就是因为听信偏方,自行服药,延误治疗。
同时,侯凡凡院士建议,患者服药过程,应该对剂量和身体状况有所评估,要及时与医生保持沟通。有的患者认为,看了一次医生,吃几次药,慢性病就会好了,这也是个误区。“比如夏天如果大量出汗,安杰利娜朱莉几乎脱水,这时一些平时服用的药物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所以应该及时和医生联系。也就是说,慢性病患者定期随访是很重要的,一定要有长期和疾病共存、作斗争的心理建设,不能寄希望于看一次医生开一次药,就能把病看好。”
目前不少医院通过APP、互联网医院等方式增加患者与医生沟通的可达性,慢性病患者应当主动接受管理和随访,身体状况有任何改变的时候,都要注意和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方案。
一味高蛋白饮食 可能累坏“清道夫”
肾脏作为身体的“排毒”器官,与“食”关系密切。当肾脏受到损伤的时候,尤其需要注意饮食。南方医院肾内科专家呼吁,100010网上营业厅关注肾脏健康,合理控制慢性肾脏病,从日常饮食做起。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梁敏表示,慢性肾脏病患者饮食要求之一:优质低蛋白饮食。
当一个人得病的时候,常常会有人们通常说的“身体虚”的错觉,认为病人应该“多吃些蛋白”补一补,但肾脏病患者却完全不一样。梁敏表示,肾脏是人体把控排泄的器官,时时刻刻都在当身体的“清道夫”,把吃进去的东西,包括蛋白、糖、水分等通过机体代谢利用后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蛋白质代谢后产生的尿素、肌酐、胍类等是最主要的废物,需要通过肾脏排泄。如果患有慢性肾脏病,还一味高蛋白饮食,废物产生和蓄积增加,会促使肾脏“玩命干活”,加重负担,进而更容易“累坏”,令肾病进展加速。所以,慢性肾脏病3期以上患者,蛋白摄入方面,需要考虑优质的低蛋白食物。过低的蛋白摄入会导致体质变差,所以优质的低蛋白食物很重要,可以让患者摄入比正常人少的蛋白,同时也最大程度避免体质下降。
那么,多少合适呢?是不是越低越好呢?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艾军介绍,蛋白质是人体必不可缺的物质,维持细胞活性和结构,维持机体营养和免疫力,过低的蛋白摄入会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机体过度消耗,体质差,反而不利于肾脏病的管理。因此,他建议,慢性肾脏病(3期及以上)患者低蛋白标准为0.6~0.8克/公斤标准体重/天。
这个标准如何把握呢?艾军解释,通常来讲,瘦肉、鸡蛋、牛奶(200毫升)都有相对固定的蛋白含量,比如1两瘦肉大约有7克蛋白,1两主食(米或者面食)的蛋白质大约有4克,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重来估算每天各种摄入的食物总量,然后分到三餐。比如,对于体重60公斤的患者,需要蛋白摄入量约36~48克/天,那么可以考虑每天摄入1-2两瘦肉、1个鸡蛋、1盒牛奶(200-250毫升)、3两主食,外加适量蔬菜、水果,然后分配到三餐中。还有就是,体重较高的人要适当调低总蛋白摄入量,而体重低的人得调高一点。医师和营养师建议也非常重要。
这些肉和豆制品更适合慢性肾脏病患者
对于“优质”蛋白又应该怎么把握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主治医生胡变香介绍,优质蛋白主要指的是动物蛋白,比如猪牛羊肉、鸡鸭鱼肉、鸡蛋、牛奶等,这些蛋白中,更为优质的是鸡鸭鱼肉、鸡蛋、牛奶,因为它们含脂肪量低,更适合慢性肾脏病患者使用。
植物蛋白中,一些传统工艺处理过的蛋白也可以称为优质蛋白,比如大众喜爱的豆腐。整颗的豆不适合慢性肾病患者食用,比如炒黄豆、炒黑豆,但加工后的豆腐却相对适合,因此广大患者可以考虑适当摄取类似豆腐等食品。但是,胡变香也指出,天天吃顿顿吃豆腐也不合适,既不合理,也不健康,应根据自己健康情况来调整,这一点也非常重要。(文/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李晓姗、陈婷)